-
-
-
-
-
-
-
-
-
兴观群怨税收诗
浸于税收诗的世界中才会发现,历史上人们的税收观感也并不如当初想象地那样千篇一律。因了诗人们的身份不同、角度各异、立场参差,税收、税事、税吏、税类每每通过五光十色的形态呈现出来,如万花筒,似五色石,光怪陆离,千人千面。
955 0 -
-
在一个个逼仄但有炫惑的小众空间里增进对税收的认知
在税收文化的田园里,既需要知道很多事的狐狸,也需要只知道一件事的刺猬。既需要税收作家等自负“多面手”的通才,也需要税收文化学者、税收历史地理票友、税收专栏写手等“一招鲜”的“专才”。
641 0 -
-
无税不欢:税收文化的环境依赖
古代中国人的纳税承受力普遍较强,西方的鹅被拔了三撮毛就会狂叫不歇,而我们的鹅毛被拔走了一大半还强忍着不哼一声。等到身上的毛被拔得差不多了实在忍无可忍想叫几声——主要表现为历代的农民起义——时,也已经奄奄一息元气大伤。
658 0 -
-
-
财税学者的战时责任——读《朱偰财政文丛选编》观感
身为财税学者,朱偰先生的战时财政、战时租税认知也相当敏锐,这见诸于他的诸多文字中,并得到了后来学者的较醒目的关注。待将来《朱偰财政文丛》付梓,后人将能窥其可能的全豹。
777 0 -
推崇"国民同富",弘扬税收善行
在相关宜税环境有所改善的同时,加大个人所得税与社会保障费等占政府收入的比重,以再分配的尽可能的公平调剂和补正初次分配的不尽公平,并逐步减弱间接税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力度,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权重”,也是确保“国民同富”的重要一环。
828 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