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一个忠诚纳税人的亨通官运
牧羊人卜式居然官拜汉武帝朝御史大夫的故事,先为近百年前秦始皇筑造“怀清台”的恩遇所呼应,后为二千多年后大寨农民陈永贵受命担任共和国副总理的佳话所印证,似乎都在“风”“化”着一个基本的道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超谓:“(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如果我们回到对商人奉行着“重租税以困辱之”的特别环境下,就更能对卜式之遇,发出一声感叹。事实上,当牧羊人卜式第一次以汉武帝远讨伐匈奴需款孔急而申请捐出自己的一半家产相助时,宰相公孙弘就如今天许多人对裸捐者的那分偏见一般,投了反对票。他对武帝说:这小子的作法不符合“人情”,一定是想“搏上位”出风头,咱可不能惯这毛病啊。武帝一想也对,其他的富人都“不佐县官之急”,怎么就这一个牧羊佬别出心裁意想天开?先把他关一段再说吧。得,卜哥们非但没有得到表扬,反而被扣了几年才放回去。不过也怪了,小卜也不多说,回去照样放自己的羊,后来国家出现钱荒,他照样又要裸捐。

武帝以“开边”为自己的执政理念,而这却是一个大费资财的无底洞。卫青、霍去病的几场大仗下来,军马钱粮消耗多多,且不说文景之治的积累花个精光,便是一些新的利孔,比如卖官鬻爵,比如三大商人孔仅、东郭咸阳、桑弘羊的那些以商治商之策如平准、均输、盐铁专营,比如对富人们开征的新税算舟车、算缗,都明显地入不敷出。此时见卜式甘心捐出二十万钱,大喜,终于不顾公孙弘的陈腐之见了。在这“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的强烈对比下,武帝准备好好树一树这个典型。他先是送给了卜式四百个免除徭役的指标,卜式竟然不受而还给了政府。武帝又给他一个实职正处,一个虚职副局,再加上一千亩地,并专门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告谕子民。
卜式的高风亮节再次让武帝汗颜。毕竟是孔子的门生、战国时著名文学家卜子夏的七世孙,卜式秉承“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恬淡,又对武帝摇了头。见过多少世面的汉武帝,此时被感动的鼻涕眼泪流得哗啦啦的。几百年后他在茂陵里长眠的时候还在回味这件事:如果天下的纳税人都这样的觉悟,我连那个遥远的大秦都能给划拉进中华的版图来。
然则武帝无论如何不能再放他回去。于是简直有点象是哄骗了:这样吧!我在上林苑中有许多的羊,你去替我放牧吧。这下子卜式无法拒绝了,一个有着“郎”的身份、奉旨牧羊的倌或官,横空出世。
武帝果然知人善任。仅一年的功夫,上林苑中羊儿肥,已成一大风景。武帝去看卜郎,询之成功之道,不想小卜竟然吹上了牛。他说这没什么,牧羊就和“牧民”是一样的,根据不同的规律做不同的事,给那些不规矩的分子找个不同的地方不让他们乱了大群,一切都齐活了!
武帝何等聪明啊,这一番话给了他两个灵感。一是看出这卜式是个当官的材料,于是让他到喉氏县和成皋县当倒令,你猜怎么着,每年的税款,他缴的最多。
第二个灵感就是制裁那些不规矩的羊。武汉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告缗令,要求天下富人主动申报自己的家产,如有不实,立即充公。这一招真好使,政府的抄家队伍一波波地开出去,又载着成车的财物回到宫中。武帝看这钱太多了,干脆修了一座柏梁台,将其入库。当这些钱为他的“事四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时,天下的商人富户却被他打击地一败途地。汉书中说:“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受此打击,民娱甘衣美食,再也不存钱了。武帝朝的后劲终于还是受到了影响。
可那卜式终究成为绝唱。武帝后来又将他的官一升再升,而卜式则是一次又一次地表现他对国家事务的无私忠诚。他不断地将自己的资财捐给政府,待到南方又发生了战争,他干脆准备带上一队子弟兵上前线杀敌立功。武帝再次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于是赐之为关内侯,并黄金四十斤及美田千亩。想一想那飞将军李广何等勇武,却因为兵运不佳而一生未得封侯。非但如此,他还差一点因为家贫交不上罚金而差点丢了命。而卜式一个牧羊人,却几乎未曾费什么功夫地进位封侯。这理可从哪里去讲啊!
然则卜式的局限也随着他官级的提升而显现着。待到提拔他作到了副相御史大夫的位置,他终于因为不习“文章”之学而不堪担当封禅之任。加上曾经对武帝宠臣桑弘羊的以商治国之策说三道四,武帝最终还是将这一榜样,授以“太子太傅”的闲职靠边了之。
年老的卜式就如后来的陈永贵一般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汉武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给予了优厚待遇。卜式回家后,想念在齐国的故友,便决定东游。途经山阳郡昌邑县境时,干脆永远地躺在其先祖卜子夏的身旁。二千多年后的今天,在巨野县营里集北路东侧,仍然有一座高大的石碑,碑额刻着“御史卜公庙碑”几个大字。一个牧羊人,本着他朴素至极的“纳税光荣”理念,终于成为后人的几多悬念、几声叹息、几番凭吊。
2011年7月18日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