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徽州税文化博物馆纠一错

为徽州税文化博物馆纠一错
在美丽的黄山脚下,有一座徽州税文化博物馆。她和黄山一样,一直诱引着我贪婪的目光,必欲读之而后快。对税收历史的热爱,激发着我急欲选择一组阳光灿烂的日子,把象徽州税史馆这样一座座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税史展馆的每一个角落踏遍。
可我的敬意在某一天打了一点折扣。查阅关于徽州税史的有关资料,读到了这样的一段:中国税文化作品中,第一首将“税”字写入作品的诗歌,是唐元结的《贼退示官吏》诗,诗中有“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的诗句。
我大瞪着眼睛在这一句子面前发呆。我不清楚这是哪位的手笔,也不清楚他缘何这么自信,把元结老先生评为了“税”字入诗的第一人。
这显然是错误的。且不说元结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税字入诗者,他甚至不是唐朝第一个税字入诗者。
事实上,在当年并不是很知名的陶渊明先生,在其后来极其著名的《桃花源记》后那篇仍然不太著名的《桃花源诗》中,祭出了他的税收理想: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陶渊明生于约365年,大了元结三百多岁。有了这首诗,元结的那个第一,也就自然“归谬”。
元结不但不是税字入诗之第一人,连第二第三第四都不大可能是。比陶渊明略晚的鲍照,在他的《束薪幽篁里》诗中,一口气写进了好几个“税”的同义词: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到了唐朝,王梵志早就把“税”字嵌入诗中。比如:向前十道税,背后铁锤锤。
同样是“井税”一词,大了元结二十岁左右的高适已经在使用着: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
曾与元结同科参试又同时被剥夺录用机会并比他大上几岁的杜甫,也早就有“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的诗句。如此说,元结先生无论如何是排不上将“税”字写入诗中的前列的了。
可那位将税字入诗第一人的称号赏给元结先生的作者,也肯定有着相当的税收文化造诣。因为确实是从元结开始,“税收”成为一个主流诗题,呈现于以往大都流连于风花雪月的诗歌创作中。在元结的执政生涯中,减税宽民甚至成为他的个人形象。因为权臣当道,阻抑士子进阶之路,元结一次次归耕陇亩。到他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力,却又遭遇了所辖之地久受兵扰已经破败不堪的景象。于是,他决定先从减税开始,并把自己的意向上达天听,且为此做好了辞职的准备。《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两诗,便是他在“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创作思想支配下的著名诗作。这样两首诗,便是在选材很严格的各种《三百首》模本中也常有收录。我自然不能因此说那位作者涉猎不广。他定是出于对元结本人的无限热爱,而把税字入诗的第一人,献给元先生的。
然则情感终究还是不能抹杀了知识,希望也不能代替事实,就如故事不能淹没学术。翻检诗卷,元结断然不是第一个“税”字入诗者。在我的阅读视野中,较早的一位税字入诗者,当是陶渊明先生。至于他是不是“第一位”,我还不好肯定。据说在古诗十九首时代,也出现过这个“税”字,可它有可能不是此税的意思。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