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所得税准则操作要领解析(一)
时至今日,所得税准则仍然是42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的准则之一,本文原载《财会通讯》2012年3期上,现分次在本公众号中推出,期望能够对更多的实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3004 0 -
《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相关条款解析(一)
该文原载《财会月刊》2018年第23期,拟分两期推送。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并无会计调整这一具体会计准则,如何理解和把握《政府会计准则第7号—会计调整》,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的同行而言,存在不小的难度。
3968 0 -
附有质保条款销售的会计处理规范解析
由于《新准则》要求将客户所选择购买的质量保证视为单项履约义务,通过单独核算此类质量保证的收入并结转相应的成本,就可以单独考核企业提供此类质量保证服务的损益状况,进而逐步促进企业提供个性化质量保证服务业务的健康发展。
12335 0 -
漫谈政府补助会计核算规则的历史演进(二)
我国对政府补助的会计计量基础经历了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演变历程,对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刚性也呈现出由强变弱的趋势,但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在逐步增强。
1678 0 -
漫谈政府补助会计核算规则的历史演进(一)
政府补助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从未退温的热门话题,时至今日,上市公司仍然被各地方政府视为具有独特融资功能的“聚宝盆”。在相关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不断博弈的过程中,我国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规则也几经调整。
2639 0 -
纵论首次执行日的账项调整(一)
由于行政和事业单位现行的核算基础并非基于严格意义上的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这就需要在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首日,对其财务会计账套和预算会计账套源于各自原账套的相关会计科目的余额加以相应的调整。
1101 0 -
纵论收入确认理念的变迁(二)
我国会计标准在界定收入确认条件时所依据的理念经历了“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与实质重于形式并存”以及“责权发生制”的演变历程,伴随这一理念层面的演变,我国会计标准中所界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也逐步变得更加稳健、科学、合理。
1080 0 -
-
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解读(二)
由于《新制度》采用了“双系统”、“双基础”和“双报告”的技术模式,而《老制度》并未采严格地采用收付实现制计量原则,同时《新制度》又统一了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这样就使得新旧制度之间的转换变得十分复杂。
4246 0 -
行政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解读(一)
此文原载《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年第6期,将分两次推送。首次执行日主要涉及原账套与新账财务会计账套的衔接、新账预算会计账套期初余额的确定以及两个账套相关账户余额的调整等事项。
5856 0 -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解读(二)
由于《新制度》采用了“双系统”、“双基础”和“双报告”的技术模式,加之《老制度》并未严格采用收付实现制计量原则,这样就使得新旧制度之间的转换变得十分复杂,期望本文对事业单位的实务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7729 0 -
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衔接规定的解读(一)
2018年2月1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3号)(以下简称《衔接规定》),本文拟加以具体解读。
8798 0 -
漫谈金融资产减值计提规则的变迁
总而言之,《新准则》要求将获取减值迹象信息的时间窗口扩展到面向未来,且采用期望值法来测算减值准备的数额,与《老准则》相比较,从理论和技术层面而言,《新准则》所厘定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则会更加科学、合理、稳健。
3220 0 -
-
纵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新计量(二)
对子公司个别报表的调整处理通常涉及调整子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根据子公司已实现的公允价值调整当期净利润、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三个环节。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也应当进行重新计量。
2287 0 -
纵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新计量(三)
“第四十九条规定”可以实现强制性“拉低”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净资产收益率的监管目标,这也折射出相关职能或监管部门对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行为的“遏制信号”。
1024 0 -
纵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新计量(一)
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战略的驱使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需要的双重因素推动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渐趋复杂化。为了帮助广大实务工作者从总体上把握合并财务报表报表编制过程中各类重新计量的操作要领,本文拟对此加以专题探讨。
169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