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李胜良 / 2016-03-2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税史
  • 税收
  • 诗歌
  • 陶渊明
  • 税史勾沉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在笔者的阅读履历中,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税收”写进诗歌的有名有姓的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政府都是一种昂贵的存在。尤其是当政府的规模无限膨胀时,当政府工作人员的智商和情商指数大幅度降低时,当政府官员们的预算最大化倾向群体暴发时。

    这样一个昂贵的存在,偏偏又是对于社会资源的强力索取者。在同时拥有“枪杆子”、“权把子”、“钱袋子”、“笔杆子”等强力后盾的情况下,从来不是自食其力的政府因为享有生杀予夺之权而得以俯视甚至草菅天下苍生。在这种显见的危压下,甘心做顺民并将自己的劳动所得的相当一部分拿出来作为“皇粮国税”贡献出去便成为百姓们并不很多的选择之中最为现实的一种。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在小国寡民、生产力极其低下、各大部类的生产部门缺乏有效互动的背景下,政府未必是百姓们的衷心选择。也就是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政府的存在很少享有“民选”的地位,而主要是某些“以天下为家”的宏图大志者自己的意思表示。

    中国的历史上有没有无政府主义者?当然有。历代所在多见的隐士们,便是毫不犹豫地放弃王治而走向自食其力的一群。而在其《桃花源诗并记》中写过“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陶渊明无疑是立场更为鲜明的一个吧。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桃花源诗并序》写道: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独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馀乐,于何荣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桃花源诗并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其中描绘的桃花源社会,是陶渊明在几十年历尽沧桑之后,在贫困交加、从现实中看不到任何希望之际,所构织的代表中国下层知识分子和广大农民意愿的海市蜃楼。文中表达无政府主义倾向的句子,主要有三处。一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连政府的名号都不知道,谈何政府耶?二是“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到有了劳动成果,税收义务正当发生之时,却不用履行这样的义务,这对于在劳动社会下受到天候、地理、天灾、人祸等诸般影响而收获无常的百姓而言,定是一种颇有号召力的理想场面吧?孙康宜说陶的这一篇“自我界说”,与其他田园诗如《归园田居》中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比的重大突破便在于“靡王税”这一优越性。“诗人想象了一个没有王税的社会,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君权。”这样的“大胆”甚至让一些现代人都认为它是“反动诗”。第三句是“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不用政府所制定的历法,我们不是一样一天一天地去过么?这样的三句话,如果说第一句还算是含蓄表达,第二句还算是一种恳切的期望,第三句则是很明白无误地声称“政府无用”了。从《桃花源记》的描述来看,那里的百姓甚至连最为基本的公共管理都没有。请那位误入桃花源的人吃饭,也只是各家自己的行为。以如此场景而论,说“政府无用”倒也不算什么大话。在人家压根都不需要你的服务的情况下,向百姓征收赋税,自然是不会受到欢迎的。在这样的君民关系下,说税收是一种基本上没有逻辑合理性的骚扰、掠夺甚至攫取,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陶渊明的“轍迹罕经,征科无并。兵戈不扰,名利不竞”这一社会理想,肯定是受到了羲皇和黄老的影响。“羲皇上人是渊明对个体生命的一种向往,但却是以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为基础的。”《列子》黄帝篇中如此说华胥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因为他不满意当时一般仕宦者的虚伪和人民的贫困,他希望有一个如同上古原始时代大家都“怡然有余乐”的社会。林西仲品评说,“本无路可寻,以寻吾契三字作结,则渊明有避世之志,托言可知。”

    这当然是不现实的。没有公共体的存在便似初民状态而了无主权可言。当年某些海洋国家发现新大陆,对当地土著印第安人如砍瓜切菜一般;而美利坚对当地百姓的侵夺也被称为“牧歌式西进”,甚至对当地某位女子充当向导帮助对自己民族的征服赞为美谈,不都是因为那些土著还处在这样“老死不相往来”的无政府状态中么。可以说,明知政府的存在不是一个任由自取的选项,仍然要表达这样的意向,陶渊明自是有着某些不言自明的深意在了。有研究者称:陶渊明如此尽情描写桃花源世界的安乐自足,无扰无忧,充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通典》说刘宋当年“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至渔采之地,亦又如兹。”可知也。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下,国家税收无时不受到这样一种可称为“羞涩的钱囊”的机制的掣肘。百姓们从土地里刨食,辛苦一年仍然所得无几,还要把其中的相当部分交给那个在自己看来并没有什么明显用处的政府,让他们产生自愿的遵从,才是痴人说梦。

    在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里,虽然随时会有田园之乐,可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资源匮乏的阴影时时缠绕着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他,只好以“常著文章自娱”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方式来麻醉自己。生活如此困窘,税收还不成了要命的雪上之霜?这可能也是他在自那淳朴、安乐的乌托邦、理想国中特意把“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单列出来的一个原因吧。“他们幻想中的良好社会,也就是像桃花源这样人人劳动、人人享受,五谷丰登,又不加租税的社会。”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在笔者的阅读履历中,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税收”写进诗歌的有名有姓的人。《诗经》里虽然不乏可以与税收意象相联系的诗篇,可是一则大都未具署名,二则也没有出现“税”及相类似的字眼,三则没有强烈表达出对税收这种关联政府和百姓资源分配关系的事体的主观爱憎来。东汉时的一首歌谣似也说到了税收之事——《刺巴郡太守》写道:狗吠何喧喧,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为。思往从邻贷,邻人言已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可它仍然没有言及“税”字。由此,陶渊明的这首诗,便确立了其在税收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则,“税收”第一次进入到文人诗中,却是以“不需要”“被非议”的面目出现的。这不能不说是税收、君王、政府存在价值的一份尴尬。当百姓们都怀揣了强烈的“无税理想”,他们的遵从度,又如何提高呢?

    在历史上,表达这种无税理想的诗篇,还有很多。比如宋初诗人王禹偁的《畲田调》:“鼓声猎猎酒醺醺,斫上高山上乱云。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比如力主实行汉人赋税制的元臣耶律楚材,有一首《西河中十咏》便写道:“寂寞河中府,遐荒僻一隅。葡萄垂马乳,杷榄灿牛酥。酿酒无输课,耕田不纳租。西行万余里,谁谓乃良图。”明代邝璠的《竹枝词·务农图》中的《田家乐》写道:“今岁收成分外多,更当官府没差科。大家吃得醺醺醉,老瓦盆边拍手歌。”

    陶渊明桃源非议王税

    陶渊明的这首诗,应该为我们理解纳税人税收遵从度的构成有所帮助。从非税、无税、厌税、避税到逋税甚至抗税,应该有着相当顽固的心理渊源。要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还是应该从理解无政府主义这种朴素的民本心绪入手吧。

    9.webp

    李胜良

    作者
    • 李胜良 中国税务学会学术委员
      微信公众号:岦泩良言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