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些真相,“内审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尽量给大家带来正能量和适当告诉大家“真相”之间,无名一直有点犹豫。
犹豫的原因并不是怕大家承受不住“真相”,而是事实上太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已经执着的四处“捕捉”这种“真相”来解释自己可能不那么理想的现状。
无名总认为,世界就是这样,不管你此刻看到的是哪一面,我们每个人终究都会看到龌龊和肮脏,也会看到光明和希望。
世界如此,人心亦然。
无名是个普通人,自己也经常是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但无名也坚信,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证明这个世界不怎么样上面。我们自己努力和不努力总会不一样。
今天聊下面的问题:
“内审到底意味着什么?母公司对我们的老总进行调查,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都进行了访谈,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内审。之后,老总的职责就被调整了。整个事件都是总部人事,集团总经理在操作。作为财务负责人,在访谈中,我没有说我们子公司老总的“不好”,这会不会影响我以后的发展?”
无名先简单聊几句内审,现在脑子里面蹦出来的,内审部门在企业有几种情形:
*正规的上市公司(或者管理严谨的大外企),受严格的法规监管,内控要求非常严格。除了日常的内控部门会常年花时间,精力和钱检查,抽查内控的有效性以外,内审会周期性的查。这种,是我们脑子里最职业的那种,会在流程上真的给建议那种。
*一般上市公司(一般外企),内控的架子要搭建起来,合规的口号要喊起来,日常的内控不一定有单独的部门,虽然很多合规的文件要签。这种,内审会不规律的来查,效果取决于内审班底的能力。
*其他,比如准备上市的公司或者打算走正规化的民营企业,正在发展中的外企等。内审是新建部门,和日常内控部门不太分得清,可能就是一个人。这种,是来帮企业走正规化,把内控系统建起来,帮老板扫各种风险的。
当然,还有很多企业不设单独的内审,有类似的职能在CFO下面。(特别小的,会计都不全的公司不提)
每一次内审的目的,触发原因也不同:
*正常的,规律性的内审,或者正常的流程被抽中的内审。
*因为某些特定事件触发的内审。
*公司大老板启动的内审,电视剧《理想之城》就属于这一类。大老板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干掉一些人,也可能是为了抓住把柄制衡一些人。
*公司政治斗争启动的内审。若干人心怀鬼胎,目的都是找个机会,小事弄大,借此削弱政敌的实力。
财务能看到的,表面上的,永远是第一类和第二类,尽管背后可能很多是第三类和第四类。第三类和第四类,也永远会“事出有因”,找一些合理化的理由在嘴上,把他们包装成第一类和第二类。
很多老板是喜欢用“小人”的,包括“性质上”有些问题的“小人”。因为这种人相对更容易操控。
对于财务工作者,大家要明白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自己的红线设在哪儿。在足够成熟,自己的价值观建立牢固之前,被驾到财务一把手的位子上未必是好事。
无名是迂腐的,坚持自己要足够干净。同时,无名也明白,不可能所有人都像无名这么干净。
对这个网友的问题:
*你自己小心。你的环境不是无菌的,而你的免疫力和预判风险的能力都还没有。
*如果你周围平级的人,都说了你们老总的不好,只有你没有。几种可能:
其他人知道集团的目的或者接到了大老板的授意;
其他人听到了一些风声,知道一些背景;
你们老板确实管理上或者为人上有硬伤。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你如果是极少数,都多少反应了你某些能力上面的短板。比如和集团沟通不密切,没有“上面”的消息,或者没有形成独立的主见,还不能客观的评判级别比较高的人的能力等等。
*“我没有说我们子公司老总的“不好”,这会不会影响我以后的发展?”
这和你具体怎么回答其实没有多大关系,和我上面提到的反映出的你能力上面的问题有关系,当然也和大老板到底是什么目的有关系。
如果大老板是清除异己,你不知道很正常。
如果是你们老总能力有问题,别人都能看出来,你看不出来,就是你能力的问题了。老好人是很难当管理者的。
评判一个人,没有“好话“,“坏话”之说,每个人都会有相对的优点和缺点,懂得怎么职业的表达出来是管理者的必修课,包括评价你的老板,也包括评价你的同事和团队成员。
下面是来自作者“美美的小老虎”关于这个问题的投稿,非常感谢,希望给你一些不同的视角。(作者赶紧查微博私信呦)
我从事内审13年,现任内审总监。以有限的经历大概分析下。
1、对子公司老总的内审调查,是集团领导授意的。内审调查会有特定的目标,比如对老总的经营进行评价,看集团的制度,有的是例行按覆盖面按年评价,有的是集团领导直接指定评价。不管评价的由头是例行还是特指,都会有最终的内审报告。
看上去你没有收到、看到内审报告,你作为财务负责人,那起码表明没有需要你马上看到然后整改的内容。也许代表你本职具体工作做得还不错。
2、担心你没在访谈中说老总的“不好”而影响发展。这个不用担心。
专业和称职的内审,不会以任何人口头的评价好或者不好作为内审结论的依据。也不会以任何人口头的评价或者立场战队而给这个人进行评价。专业的内审,有职业判断,更相信事实、证据,也会看访谈对象的判断,但这只会做参考。你没有表达不好,不会影响你的发展,更不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
我建议,在接受内审访谈时,可以说事实、证据、资料,也可以说对事情的判断。按内审的提问,提供需要的信息、事实,就已经是内审欢迎的访谈对象了。如果内审让你评价一个人,你不给不好的评价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而对个人好坏的判断,这个一要看和内审的关系,如果私人关系不好,更不建议给人以“不好”的判断,不管一个领导未来如何,在访谈这种工作场合,说领导不好总有说人坏话的嫌疑,也许并不是个好选择。
3、你作为财务负责人,现在所在子公司老总换了。我建议你可以花更多地精力去和新老总磨合。
更清楚地了解老总的工作目标、对财务的要求甚至是期待、对你个人或团队的要求、帮助新老总了解子公司从而达成工作目标,甚至是了解下新老总的背景或沟通习惯。这些你可以私下单独和老总交流,也可以从侧面了解。
如果公司有比较完整的考核体系,可以就年初前老总定的KPI,再和新老总汇报一次,挑最重要的和新老总沟通确认,是否要将今年工作重点或者目标做调整。
如果没有完整健全的考核体系,那建议你就新老总的工作目标,自己先识别下在哪二个方面能发挥财务的作用,帮助业务实现目标,然后做为今年部门工作的重点,和新老总沟通。
4、最后,希望你能尽早地去除内审调查给你的顾虑,这在集团经营的公司很常见、普遍。不管是访谈或是其他什么时候,做你最真实的自己,做个为公司经营考虑,有财务专业能解决问题,特别是能帮高层解决问题,遇事只谈事实和解决办法,少讲抱怨和个人评价的人。我觉得,这是做财会工作人的初心吧。
希望我们都永远保持初心。
周末愉快,各位~
2022年8月5日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