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对能干的人的“道德绑架”
很多管理上面复杂的问题,公司讨论下来,最后都被归因于没用勇气当面沟通,没有给予直接反馈,相互之间不够信任,不够坦诚。
下面是无名最近在管理会上分享的几点感受和个人观点,重新梳理,记录下来,顺便分享给大家。
关于直接反馈和建设性反馈(direct feedback vs nstructive feedback):
公司目前倡导Direct feedback。
无名认为,直接反馈和有建设性的反馈是不同的。现在很多“直接反馈”其实是把自己单方面的观点包括情绪和不满一股脑儿的拽给别人。结果就是大家没办法继续沟通,都很委屈,矛盾就积压下来了。
如果从公司文化来讲,我个人更偏向于后者。
提出Direct feedback的初心也许是好的 ,但是现在被演绎偏了。它变成了爱抱怨的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找别人的问题和错误很容易,抱怨别人的行为更容易,这个对公司文化没什么帮助,没什么可倡导的。
建设性反馈则不同,大家在看到对方的问题和错误的时候,尽量思考,给个建议。考虑的过程中你有可能就会发现,问题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别人都是傻子。没有建议也没有问题,必定大家各司其职,起码心平气和的给基于客观事实的观察,描述客观影响也可以,不要一味指责。
情绪和教养不是“直接”的一部分。很多人认为direct就是要直接,情绪和用词其实还是应该有基本的底线的。但是人员参差不齐,公司自己的文化还没有成体系,现实中变成了爱说话的,甚至情商低的就变成了“践行公司文化的先锋”,这个是搞笑的。
到底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公司很多管理者认为公司部门之间的矛盾是因为不够真诚,沟通不够,大家总是想当老好人,背地里说问题,不能面对面讨论造成的。
无名个人的观察,其实不是。
公司目前很多管理者的真正问题是能力不够,不是态度问题。部门之间有矛盾,大家都很坦白的在说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希望是什么。但是这里面没有任何人有跨部门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后面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
谣言止于智者,不用对员工的偶尔情绪,牢骚太过于担心:
无名最近一年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以前管那么多人好像也没觉得各种谣言满天飞,也没觉得心累。
最近想明白了一点,其实不管到哪儿,喜欢传八卦的人都会在,这很正常。人都会偶尔有压力的时候,和周围的人不小心吐吐槽,这也正常。
重点在于,作为管理者,你是不是可以区分,哪些与工作有关,哪些与公司有关,哪些与绩效有关。
与公司,工作,岗位,绩效都无关的情绪和传言,作为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屏蔽就好,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很多经验不足的管理者还不明白,总是“用力过猛”,认为所有听到的,所有负面的,都应该采取行动才对。
其实,你的行动,变成谣言的再一次演绎与传播。办公室的乌烟瘴气,这些领导者的责任更大。
对所有员工的成功负责 (employee) 还是对人才的成功负责(talent)
聊到公司现在人员流动率大的问题,大家得出结论是管理层应该对员工的成功负责。认为应该给他/她们希望,支持他/她们成长。
无名表示不完全同意:
人员流动率应该主要考虑Regrettable turnover,有些人是在试用期不合格被要求离开的,有的是本来能力就一般般业绩也一般般,甚至有的是公司主动解聘的,这些都不需要花时间分析。
管理层应该对人才负责,不是所有员工负责。
人品过硬,有意愿和公司一起发展,能力基础不错,且未来有潜力的员工是我们真的需要关注,负责的员工。
对所有人都重视,就是对真正的人才的最大的不公平。
事实情况可能更糟糕,管理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其实智商情商都有问题的人,甚至人品也有问题的人身上。
管理者总是被迫的“接待”各种问题,而不是有计划,有选择的管理。没有时间在真正优秀的人身上,而且没有给予足够的认可与激励,结果就是,优秀的人要么认为公司认可的就是其他人的模样,于是学着变成更会说话,“更会哭闹的孩子”;要么认为公司领导层就是蠢,选择离开,逆淘汰就是这么产生的。
作为所谓管理者,面临的处境就是,无能的好像也没有怎样,能干的,一直在被指责为什么你没有帮助其他人?
当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都没有那么清晰的时候,当工作绩效的评判没有那么清晰的时候,有能力的人就会被无止境的要求,要求帮助公司的每一个能力不足的人。
今早路上,看到这样一个题目“企业最大的公平,是不让强者受委屈”,深以为然。
作为领导者,应该对整体士气负责,对每一个人“公平”,其实是对能干的人的无底线的索求,这是职场“道德绑架”吧。
共勉,
无名
2022年4月13日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