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听你说:工作,考试,以及家庭怎么兼顾
这是无名杂货铺待回答清单里面的一个问题。
“无名姐可否讲一下,工作,考试,以及家庭当时是怎么一起兼顾的吗?”
财务人Sebastian投稿回答这个问题。我看了看,感觉也许能代表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女性的看法。
没有对错,阅历不同,角度不同,希望通过对比带给大家更多的启发与更丰富的感受。
下面是Sebastian的投稿原文:
首先,在您下决心考试前务必想明白参加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获得证书、系统性的学习某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或者是您职业规划中所需要的、也可能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在考试感到焦虑而拿起书本。但当您下定决心后,可以将考试看作是一个有确定时间节点的项目,并为此规划时间。因为我知道,您可能会有平时、周末的加班,生活中的各种意外,请给自己流出一定的缓冲。在计划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平时的作息时间以及您的执行力(自制力),确定每天的学习时间,以便您更好地规划。
希望以下几点能够更好地帮助您平衡工作、学习、家庭的关系;
无论如何请获得身边人的支持,充分的和您的家庭进行沟通。虽然我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但作为家庭稳定的前提之一应当是两个人基于长期的考虑;您主动投身学习,为的不仅仅是您自己,想必也是为了这个家庭长远的考虑。如果在这个阶段双方能够有足够的磨合,相信您对您的另一半也会更有信心的。
通过一些问答网站,可以筛选出必要且优秀的学习资料,并通过付费的方式快速获得。充分利用您可以使用的一切学习手段,手机、平板、电脑,都有对应的APP、电子书能够方便的开展您的学习。作为平时有工作的人,时间是相当宝贵的。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总是必要的,在每天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减少外界环境对您的干扰。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学完一个章节,根据实际考试时间对内容进行回顾。至少在正式考试前,可以让您摸清自己的底数,确定在考试的过程中,有哪些内容是需要自己拿下的,哪些是可以适当的放弃的。如果是通过性测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而不是要求满分,对么?最后,请不要忘了,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激励,例如周日的晚上看会电视剧,和你的家人出去聚餐,会让学习的过程更有动力。
无名看过一些教大家所谓“平衡之术”的书或者课,没有跟大家推荐过。因为里面的逻辑没有说服我。
Sebastian的一些想法无名是支持的,比如通过付费省时间。无名考AA的时候都是上了面对面的考前培训课的。在学习上,无名从来都不介意花钱。现在有几个付费的平台听书,正在学的心理学价格也不便宜。听书平台的好处是你可以节省自己用于筛书的时间。
至于“获得身边人的支持,充分的和您的家庭进行沟通”,无名持中立态度。今天还有朋友微信和我聊天说我老公已经是现实世界模范丈夫的“顶配”了,无名并不是没有获得身边人的支持。
但是如果你试图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你平衡不了的问题,你就错了。和家人好好沟通是应该的,但是不能对任何人有太高的期望,记得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你做出任何的牺牲。
忙不过来的时候,当然可以和爱人,亲人求救。如果爱人帮忙,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如果爱人不帮忙,我们也应该理解,因为他也有他的事业要忙。
如果一开始,你就想用这个方法来达到你既要事业,又要学习,又想做个好妈妈的目标,风险就太大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
无名去年10月写的文字,大家可以回去读读,《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https://mp.weixin.qq.m/s/T3UrT-VcQ6MrpUZTUp3Frw
主要观点:
没有平衡,只有取舍:
工作,生活,里面会有各种事,很多人,我们时间精力有限,其实,永远没有办法真的“完美平衡”。因为我们想要的总是太多,你自己列一列,看看你想要照顾的人,想要做的事有多少。我们的时间就是有限的。谁也做不到,同时满足所有需求,把一切安排的妥妥的。某一刻,我们要做的就是排序,选择,取舍。
放弃毫无意义的内疚情结,做“自己”的选择:
永远记得,你有选择你的生活重心和生活方式的权利。即使你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但首先,你要满足你自己的需求。不亏心的选择,对得起自己的取舍,才有可能让你的心不失衡,面对周围的人不崩溃。
给工作和生活划条线 – 专注手里的事
专注于手上的事,把所有的时间分割成小的段落。工作的时候,我们自己和外界划条线,30分钟查邮件,不看班级微信群,不想宝宝;回家陪宝宝玩的30分钟,我们和工作划条线,不查邮件,不思考工作上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把别人刷抖音,看肥皂剧的时间用来工作,如果这使你快乐,如果这可以让你第二天没有那么慌张。一次只做一件事,当时专心就好。
爱自己,才有爱别人的能量
我们在生活当中,很多人经常会想什么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打工人很不容易。当你提出这个工作跟生活平衡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被这个观念带偏了。工作也好,生活也罢,说到底,修的是自己,和外界都无关。
时间管理
我们得把每天看似重要紧急的事,花些力气,慢慢都挪到重要不紧急里面去。
谢谢Sebastian的来稿,希望我们都可以多些不纠结的日子。
晚安,
无名
2022年3月30日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