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量不饱和,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
背景:到现在的公司一年+,工资待遇还可以。 但是目前所在子公司项目不多,工作量不大。且办公地址不在总部,有时候会感觉被边缘化。目前工作之余在看注会,以及业务方面的课程,和领导谈话时也提出了希望增加工作量的意愿。
问题一:我想问无名我该如何调节我有些失落的心态,改善目前的状态?
问题二:无名姐对于税务筹划怎么看?
你好,
谢谢你的问题和信任,不过你的叙述的确有点儿散,这可能也间接反应出了你的小纠结。(为了保护个人信息,问题做了缩减,原文500字+)
我希望大家提问尽量在300字以内,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我方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大家在提问的时候自己可以整理一下思路。
很多时候,梳理问题的过程,也是自己重新思考一遍的过程。凡是问题叙述特别长的,大多是脑子里面思路还有点儿乱的。
你的问题是如何调节失落的心态?还是改善目前的状态?其实这不是一个事情。前者是个人心理问题,后者是改变客观状态的问题。
对于前者,有关心态的问题,你失落的原因是什么?无名根据你的叙述,猜了下面四种可能性:
1 “工资待遇我觉得还可以”,但是现在工作量小,怕失去工作?
2 “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我的价值?”,怕自己的能力别人看不到?
3 “对于升级加薪没有很好的理由?” 现在想加薪,觉得理由不充分?
4 “办公地址不在本部,有时候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觉得距离总部太远,没有办法建立起良好的人脉,从而未来影响晋升和发展?
如果是第一个:按照你自己的叙述的“ 我的财务领导觉得我能力还可以,我也对自己比较有自信”,如果真如你所言,你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你不确定,可能和领导的沟通还不够,信任还没建立起来。
可以参考我写的《创始人》的读书笔记第一篇:和上司主动沟通:
/s/u-3TXihN_K1qfnkeNJfmGw
第二个:怕自己的能力别人看不到?员工是要能和企业一起成长的。个人的价值是否“要体现”,对公司和老板并没有那么重要,你踏踏实实等着业务做大就好。
关键在于在相对空闲的时候,怎么让自己忙起来,储存能量。以后在公司需要的时候,可以提供有意义的,有建设性的想法。
我公众号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你可以参考:2021年9月4号,《财务经理应该怎么“没事找事”》
/s/GwkC3XXjceD-86EgSpeOVg
需要努力“体现自己价值”,也有可能是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体系还没有成熟,需要靠外在的事情或者别人的评判来获得“自我价值”。我们需要努力的是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儿,每天都在为自己增值,不需要靠外界去认可。
这个角度,推荐你读《终身成长》英文名字《Mindset》,你现在的思考方式有一点儿“固定性思维”,也许这本书可能帮助你多些“成长型思维”。
享受努力的过程,享受自己充实的过程,而不是太在乎别人怎么样,或者别人怎么看。
第三个:“对于升级加薪没有很好的理由?”
你如果因为这个失落,确实有点儿着急了。工作才一年,而且很闲,确实应该等到你做出成绩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第四个:“办公地址不在本部,有时候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很多大公司都会有这种问题,大多数沟通是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来解决。无名可以给你的建议是列一个重要利益相关者矩阵 (stakeholder management),你可以百度一下这个理论。
简单说就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不光是你的直接老板,业务的老板,HR,也包括办公室里面“声音比较高”的同事等。可以主动和他们约定期的电话会,或者不定期的微信。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我们能做什么可以和重要的人建立信任关系。”聚焦于我们能做的事”,会给人成就感和力量;聚焦于我们改变不了的客观条件,或者别人的想法,会给我们带来无力感。
“我目前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工作空余之时看cpa,已经过两门了” -- 很好,今年争取全过了吧。
“看业务方面的课程“ -- 和分公司里面业务的人多聊,尤其是业务的老大们,应该比课程更有效。甚至可以主动申请去参加业务部门的各种例会。
“年终和部门领导谈话时提出了希望增加工作量。” -- 挺好的,领导怎么说?你有问领导的计划吗?领导给你什么反馈和建议?
“我想问无名我该如何调节我有些失落的心态”
推荐你看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尤其是里面关于关注圈和影响圈的部分,应该有帮助改善你失落的情绪。核心是提醒自己关注自身能控制的方面,不要把精力浪费在不能控制的方面。把精力更多的花在自己的影响圈内,积极主动的生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把焦点放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坦然接受无能为力之事。
让自己忙起来,少纠结,多学习,多做事。把CPA考完,和所有重要的人有意识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工作方式和习惯),所有业务的例会都可以申请去参加,了解你负责的分公司的未来战略和发展方向。如果还有空闲,就多读书,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无名姐对于税务筹划怎么看?”
市场上号称可以税务筹划的小公司,大多数不合规,长期来说帮不上忙。四大的咨询是合规的,但是方法很多需要“大动作“,比如需要你重新设计集团的法律实体股权结构,分公司运营定位和经营范围等等。而且咨询费本身就很贵。
你现在知道的,大多是省不了多少的。当然,避免失误,规范流程,从而减少税收的相关损失是可以的。
晚安,
无名
2022年3月15日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