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看税】(一)税收成本管理成功二要素之税务师
无论何种专业的管理,成功的要素都是相似的:一是专业的技术,二是强的执行力。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将税收成本管理界定为财务经理职责的一部分。与此相应的,企业管理层对税收成本管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报税和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等肤浅层面。这与国内企业刚刚脱胎于计划经济,缺乏长期的市场竞争历史和法治传统有关。
与国内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跨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在中国的零售公司设置了职责相对独立的“税务总监”岗位,并聘用了数十名税务专门人才。这个以“大量聘用小时工”、“顽固不建工会以降低人工成本”著称的零售巨头之所以投入如此大的人力成本在税收成本管理领域,与其管理层秉承法治与节约精神、合法规避税务风险稳健经营和严格控制税收成本创造效益的“两高”要求密切相关。市场经济下零售行业长期的自由竞争,迫使企业管理者形成了“关注一切细节、控制一切成本”的基本理念。
企业管理层要实现“税务风险可控和税收成本最优”的双重目标,就需要聘用税务管理职业经理人队伍。税务经理必需具备这样的素质:
1.*精深的税法知识与丰富的历案经验
税法内容的庞大(中国税法、法规和税收红头文件数以千计)与行政执法规则的复杂多变(年年改),不投入专职的人力、不经过足够的税收涉案经历,不足以胜任“正确地判断税务义务、准确地估量税务风险、有力地应对税务争议”的职责。不聘请税务师却希望依靠“托人求情”来管理好企业税收成本,就像不聘请律师却指望请法官吃饭来赢得诉讼一样,听起来荒谬可笑,实践中遍地都是。
2.*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运营广泛了解和积极的支持意识
几乎和“超女”一样流行的词语“税收筹划”,本来的含义是税收管理融入业务经营,通过降低业务的税收成本来提高业务的价格竞争力。真正的税收筹划需要调整业务流程。税收管理者不熟悉会计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业务经营细节,就不能融入并主导对业务流程的改进乃至重新设计,也就不能从整体上实现提高价格竞争力的最终目标。
低水平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往往表现为消极地坐在大班椅上对业务部门递过来的申请文件签上“不可行”,至于“应如何才可行”却一片茫然。
称职的税务管理,必须从始至终地介入业务流程。全程的税务管理,要求做到“事前有税收成本与风险筹划,事中有税收成本与风险控制,事后有税收成本与风险评估。”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搜罗税务专才时,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量:
√是否有充足的税法知识;
√是否有相当的税务管理经历;
√是否有会计、计算机系统和行政法等全面的技能结构
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税务师水平考试,度量的是全国统一税法和税务规则的记忆程度。而对不断变换发展的各种零售业务的理解、税法应用判断和利益平衡调整,则需要一定年限的税务管理经历来历练。只有具备比较全面的素质才能胜任税务主管职务。如果只具备丰富的报税经验,则只不过能胜任办税员初级职务而已。
如何配备税务师?一般而言,年零售额超过10亿元的连锁企业,一年的税收成本在4000~5000万元间,花费9~15万元的年薪聘用一名税务师担任税务主管,所能节省的税收成本则数以百万元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