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金融资产减值三阶段披露小结
按:近期查看了部分上市公司2019年中报以及2018年A+H股年报,查看了关于金融资产减值部分附注披露的情况,各家填法各异,所以咨询了一下中国会计视野论坛的陈版,以下回复部分文字来源chenyiwei。
问题:在查看2019年中报附注模板时(适用新金融工具准则),对于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表,没有理解如何填?
比如:第一阶段至第三阶段应该如何填?转入和转回第X阶段,如何填?看了几个A+H股的年报和2019年中报,填法各异,也没出来什么逻辑关系。
chenyiwei回复:
1、该表反映的是其他应收款相关坏账准备在本期的增减变动情况,第一行与最末行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其他应收款相关坏账准备的余额一致。
2、“2019年1月1日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在本期”:这部分各阶段之间的结转不影响坏账准备的总额,只是一个阶段增加,另一阶段减少。例如,“转入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栏目填写负数,“第二阶段”栏目填写正数,金额相等,“合计”填零。另外第三阶段不得直接转回第一阶段。即:
转入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填负数,第二阶段填正数;
转入第三阶段:第一、二阶段填负数,第三阶段填正数;
转回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填负数,第二阶段填正数;
转回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填负数,第一阶段填正数。
3、后续的本期计提、转回、转销、核销、其他变动等,为各阶段坏账准备余额变动中影响坏账准备总额的部分,其具体含义与此前原准则下的对应术语相同。
披露示例:
福耀玻璃2018年度审计报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附注披露
看懂此表前先回顾一下,福耀玻璃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
本集团考虑有关过去事项、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等合理且有依据的信息,以发生违约的风险为权重,计算合同应收的现金流量与预期能收到的现金流量之间差额的现值的概率加权金额,确认预期信用损失。
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本集团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分别进行计量。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处于第一阶段,本集团按照未来 12 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但尚未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二阶段,本集团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金融工具自初始确认后已经发生信用减值的,处于第三阶段,本集团按照该工具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对于在资产负债表日具有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本集团假设其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并未显著增加,按照未来 12 个月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本集团对于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及较低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按照其未扣除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对于处于第三阶段的金融工具,按照其账面余额减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对于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本集团均按照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
当单项金融资产无法以合理成本评估预期信用损失的信息时,本集团依据信用风险特征将应收款项划分为若干组合,在组合基础上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确定组合的依据如下:
应收票据组合
应收账款组合
其他应收款组合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票据,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应收账款,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逾期天数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对于划分为组合的其他应收款,本集团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 12 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MY总结:从上述表格再结合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来看,与2019年中报格式略有不同但实质没有什么区别,从上述表格披露来看,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组合)是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即:无减值损失;对于单项计提100%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情况,作为处于第三阶段的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披露,即: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已发生信用减值。具体披露情况详见下表所示:
我们还会持续关注其他上市公司2019年中报披露情况,以及2018年A+H股披露示例,由于大部分2019年上市公司中报并非经过审计,所以参考性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通过理解三阶段的涵义来把握如何填制该表,以及如何提高披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