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是一种修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陈胜群教授得到TOC的基本知识。在此特别感谢陈教授的提点。从此我的人生和TOC结缘。
我通过看TOC系列小说、专著,参加TOCPA高峰会,GC的系列AP沙龙、全国各地举办的TOC专题培训等方式,很快体会到TOC及有效产出会计与我的专业完美契合。尤其是TOC体系中专司财务与绩效评价的秘籍。
长期从事财务经理人后续教育使我认识到,财务人员(包括位高权重的财务经理)的知识结构陈旧,工作起来有点像救火队,很少一部分人的精力是放在管理会计上的。至于让财务人员达到“业财融合”的至臻化境就更是奢望了。
而随着我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甚至是创始人后发现,他们在中国40年高速发展中获益。这批靠着胆略、勇气练就一身优秀商业直觉的企业家、开疆破土的创业者们成就一番事业之后回头一看,自己还在用“游击队”的方式管理自己亲手创立的“正规军”。更有甚者惊呼“原来根本不懂管理”(就能把钱挣了!!)。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一帮“初生牛犊”们通过创立独角兽企业,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鲜概念玩得飞转。竞争的态势已经完全逆转,在原有的维度上竞争已经是“昨日黄花”了。当他们手中握着那些构筑在工业时代土壤上的“竞争优势”、“绩效激励”、“成本领先”等一系列工具的时候,发现当今商业环境早已经不是昔日的“钉子“了。
君不见多少企业死于内部冲突导致的恶性循环,订单不能准交,产能严重浪费、库存高企,收入增速下降,成本高企……而我们应付这些不良效应的“磐石”时,用的还是“局部效益最佳”的鸡蛋。在学习中看到在貌似正确的目标指引下,一批批企业采用了错误的绩效评价指标,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案例不胜枚举。
幸好我们还有TOC。她像灯塔一样照亮前程。
TOC从整体最优出发,聚焦在制约企业利润增长(对于非盈利组织来讲是产出增长)的关键点上。通过特定的程序(聚焦五步骤),对整个价值链进行微调或重塑。通过DBRSDBR(缓冲管理工具)、PM(项目管理工具)等达到识别企业价值流、畅流、拉动目的,最终内部运作实现尽善尽美。
然而,(敲黑板啦!)
TOC在中国成功运用的案例并不足以引起业内人士的注意,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TOC仍然被很多人认为太简单了,对于TOC的质疑不绝于耳,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TOC的普及步伐还不能满足中国企业管理改善和价值提升的需求,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TOC顾问群体还不像其他从事精益、营销、战略的顾问同行们更受欢迎,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努力使TOC成为主流的管理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修行。
TOC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不断地探讨和发掘更深入的应用!践行TOC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过去的10年,我本人曾经和几个朋友以践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为目的成立一个公司。未来的十年,我将用自己的行动践行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