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战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选读
昨天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宏观调控重点进行了战略部署。其中提到成本的地方近10处之多。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候如此关注成本呢?记得本微信公众号在十八届五种全会公报发布之后曾经专门评论过该公报提出的10点目标对企业成本所带来的压力,而这次经济工作会议正是在这个压力之下着力化解企业的成本高企的难题。降成本战术和企业成本管理有何关系?如何认识?
首先请看会议公报中有关成本的论述:
……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第二,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问题1:将成本降的是什么成本?
都知道狭义的成本是指生产制造成本,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概念。但是更广义的成本是泛指所有耗费。这次公报中提出的降成本降的是:融资、交易、税费、用电、物流成本。对于一般性的工业制造业来讲,分别属于下面的会计科目。
融资成本:属于财务费用
交易成本:管理费用
税费成本: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
用电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
物流成本:销售成本,期间费用
其他行业发生的上述成本分别属于什么会计科目请大家自行判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次的降成本战术,主要不是降制造成本,而是降期间费用。如果要将制造成本,可能的结果之一是产品增加,而现在企业普遍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中央去库存的决心依然很大,因此,通过增加产量规模实现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不在宏观调控选择之列。降成本加去库存才能构成组合拳。
可是,很多人一提到降低成本第一反应就是降低制造成本,这次请不要误读中央政策。
问题2:降成本容易吗?
显然,降成本是一场硬仗,战术目标是啃掉硬骨头。目前企业成本结构的调整非常复杂。因为十八大5中全会的精神是让居民收入更高,让企业产业升级,让农民工提高收入,让贫困地区脱贫,让国民素质提高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方面增加企业的人工成本, 原料成本和制造费用。
安邦的观点认为:
与税收不同,企业电费、社会保险费以及物流等成本的定价机制是国家定价确定的。比如社会保险费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高速过路费是地方政府确定的。拿这些价格开刀,通过国家定价权降低价格,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更为实在必要。另外,各种罚款也是增加企业成本的重要方面,必须削减这些成本。此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摆脱单一减税模式的决定,体现了中央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的决心,减负的效果预计也要比单纯依靠减税好得多。
然而,降成本任重道远,必须从全盘来考虑,绝不是简单地一降了之,也不是想降就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