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中国会计物质文化变迁(2)

杨良成 / 2023-07-03
文字 正常
  • 标签:
  • 会计人文
  • 会计文化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三、简牍传载:秦汉会计探索的物质见证

    秦汉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在中央集权的统治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会计也随之发展。这一时期的会计物质文化载体,可以从“睡虎地秦简”和“汉代三简”中得以充分体现。

    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记载的主要内容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睡虎地秦简中众多关于会计、审计方面的记载,便成了探索秦汉时期会计文化的实物载体。

    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大量会计、审计方面的内容。本文简要列举《效律》和《金布律》中关于会计与审计的相关记载。

    《效律》:入禾,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及籍之曰:某仓禾若干石,仓啬夫某、佐某、史某、禀人某。是县入之,县啬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封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入。其出禾,有书其出者,如入禾然。啬夫免而效,效者见其封及题以效之,勿度。县唯仓所自封印是度。县终岁而为出凡曰:某仓出禾若干石,其余禾若干石。

    这段话是会计中存货管理的内容,包括存货的出入库手续、方式、以及责任等:粮食入库,万石为一积,分仓储存,分仓排列,分仓登记,什么品类的粮食,数量多少石,各级主管人员及具体仓库管理人员是谁,县级粮仓由主管官员加印进行封存;发出粮食,同入库一样办理登记手续;年终决算,报表中列明本年共出库粮食若干石,还剩下多少石。

    《金布律》: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发用之。

    这段话是会计中货币资金的管理内容,包括钱币的出入手续制度:官府收的钱币,必须按“千钱一畚”的规定收齐后存入,还要盖上主管官员的印鉴封存;不满千钱的,也要另外封存;收钱时,还要注意钱币的真伪;支出时,必须要有主管官员的批准,否则不得开支。

    汉代三简:汉代三简是江陵汉简流沙坠简与居延汉简的合称。

    江陵汉简:1973-1974年湖北省江陵省凤凰山发掘出土的西汉简牍。这批文物史料刊登在《文物》1974年第6期,并有弘一、黄盛璋的考证,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1982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会计”中有详细叙述。郭道扬先生重点以五号木牍为例,说明了西汉文景时期市阳、郑里一个名为张偃的地方官吏,某年二至六月,在两地征收、缴纳的口钱、吏俸、传徙等赋税的会计簿书。目前湖北省荆州市博物馆,对江陵汉简,还有展示。

    居延汉简:出土于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的烽燧遗址,时间跨度起自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迄于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这批汉简中,有大量关于会计簿书方面的史料。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列举了从“居延汉简”中可摘录的实例:

    元凤五年(前七六年)“金关财物出入”簿;

    元凤六年(前七五年)“通道厩粮谷出入”簿;

    居延尉元凤六年四月尽六月财物出入簿;

    甲渠候官建昭三年(前三六年)十月当食案又谷出入簿;

    阳朔元年(前二四年)十一月甲辰朔戊午第廿三候长赦之敢言之谨移钱出入簿;

    ......

    这些会计簿书,就是当时经济活动详细记录的载体。

    流沙坠简。流沙坠简,又名“敦煌汉简”,有王国维考释、罗振玉排类一书《流沙坠简》,其中《流沙坠简.器物类》第一简,就有专门登记兵器的簿书。

    如:平朢青堆 兵守御器簿(201)

    该简杂事类第六简,记载有一桩成交面袍的买卖。简分正反两面。正面简文记载:神爵二年十月廿六日,广汉县廿郑里男子节宽德,卖布袍一,胡隧长张仲孙用,贾钱千三百,不在正月□□□至□□□□□□。

    背面简文记载:正月书符用钱十,时在旁侯史张子卿、戍卒杜忠知券约。沽劳二斗。

    简中的“符”,即是券约的代称,书符就相当于现在的写合同,在旁知券约的张子卿、杜忠二人,就是签订合同的见证人,而且见证人还有酬劳:沽劳二斗。

    “睡虎地秦简”和“汉代三简”,详细记录了秦汉时期,中国会计、税务、审计探索与发展的脉络,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以原始的简牍形态完整地传承下来,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会计物质文化的实物形态。

    四、国计之财:唐宋会计进步的传世记载

    唐宋时期,中式会计制度以及会计核算方法更进一步完备,特别是北宋以来,四柱清算法的广泛运用,对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会计制度文化的发展,会计物质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具备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实物。

    算盘。算盘最初的称呼为算筹,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计算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会计实物用品。算盘“萌于商周,始于秦汉,成于唐宋,盛于元明,发展于当今。”(陈雪松,201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会计文化认知》,4-5页面)

    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柜面上,便画有一把算盘。说明当时算盘已经普遍运用于商铺中的计算与运用了。

    算盘是唐宋时期账房先生的标配。《警世通言》第二十二卷“宋小官团圆破毡帽”中,写了一个会计宋小官的故事,宋小官这个会计,走到哪里,都要拿算盘,才能登账簿

    “这宋金自此朝夕小心,辛勤做活,并不偷懒,兼之写算精通,凡客货在船,都是他记账,出入分毫不爽。别船上交易,也多有央他去拿算盘,登账簿。客人无不敬而爱之,都夸道好个宋小官,少年怜俐。”

    算盘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古代,打一手好算盘是账房先生的看家本领,会得到众人的尊重,是衡量一个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算盘是会计物质文化,这种物质文化催生出了珠算文化,珠算文化是会计精神文化。

    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文化是精神的高级形式,文化对丰富物质的内涵,提升物质的品质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正是珠算文化的形成与进步,更加推动了算盘的普及与运用。

    宋朝发明了造纸术。纸张的出现,让文明的传播更便捷,当然也让会计文化的传播更便捷,同时也让会计物质文化更丰富,方便了会计精神文化的记载,加快了会计精神文化的传播。唐宋时期出现了最为典型的会计分析报告:《国计簿》和《会计录》。

    《旧唐书.宪宗本纪》记载: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十二月“已卯,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这是中国第一部官厅财计著作,也是一部长篇大论的国家财政经济分析报告书。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录全国按行政区划统计的户籍、记账资料,说明国家赋税的来源,反映国家收入的状况;第二部分按照国家财政收入的项目记载各项收入 的数额,反映国家财政收入的实际与明细情况;第三部分为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现行资料与历史资料的对比,说明国家财政经济收支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目的是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应对。

    继《元和国计簿》后,唐代还有《大和国计》。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评价唐代国计簿:唐代的“国计簿”标志着中国会计核算与经济管理的新水平,是中式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贡献。它不仅表现了会计核算在国家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表现了中国会计分析工作发展的良好开端。

    宋朝的《会计录》是在唐代的《国计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年报资料(包括户籍与计账报告等)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财政收支项目分类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说明。如:1007年的《景德会计录》;1016年的《祥符会计录》;1050年的《皇祐会计录》;1067年的《治平会计录》等等。

    宋朝的会计录,比唐代国计簿分类更详尽,内容更丰富,分析更透彻,在中国会计史,特别是中国管理会计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影响都远远超过唐代的国计簿。

    五、复式记载:明清天地合龙的探索留痕

    明清时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旧式金融业(包括典当、票号、钱庄)和私营工商业的兴起,对会计记账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龙门账、四脚账等复式记账法应运而生,同时也催生出了与之配套的会计物质文化。

    明清时期的复式记账方法,主要有“龙门账”和“四脚账”。

    龙门账:《梦溪笔谈》记载:凡塞河决,垂合,中间一帚,谓之合龙门。合龙门,是指水利工程建设中,开始于两端施工,最后于中间接合。合龙门账,就是在年终时对会计四要素“进”、“缴”、“存”、“该”进行“合龙”,以达到试算平衡,勾稽账目的目的。

    四脚账:四脚账是在龙门账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四脚账的账簿体系包括总分类账、流水账以及会计报告三大部分,体现了证、账、表三结合,总账核算与明细核算相结合,盈亏计算与勾稽平衡相结合的特点与作用,遵循“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的记账规则,采用“天地合”平账法:凡盈利加入“天方”平账,天地当符合;凡亏损加入“地方”平账,天地当符合。如天、地两主不合,表明盈亏计算有误,需查明原因,最终达到天、地相合,如果盈亏计算无误,天地仍然不合,则说明存、该账目核算有误,也需查明原因,最终达到天、地相合。

    龙门账和四脚账的复式记账方法,催生出了相应的会计记账凭证、账簿与报表等会计物质。

    如账簿中的流水账,便有:日清簿(相当于现代普通序时日记账);银清簿(专门登记现金收付事项的明细账,相当于现代的现金日记账);货清簿(记录商品进销的明细账,又分进货簿与销货簿)等。

    又如总分类账,便有:交关总账、货总簿与杂总簿。其中交关总账是往来总账;货总簿包括进货总簿和销货总簿;杂总簿记录除交关总账与货总簿以外的其他全部会计事项。

    这些账、表、册、据以及会计报告等会计记录与报告的载体,共同形成了明清时期会计复式记载的物质形态,为我们探索研究明清时期的复式记账管理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未完待续)

    杨良成人文会计

    作者
    • 杨良成 湖北作家协会会员,注册会计师,长江大学客座教授,专攻会计文化。 微信公众号:杨良成会计文化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