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始祖大禹
人类从有了剩余食物的时候,就应该有数字的概念,也就应该知道怎样通过数字来计算食物或者分配食物了。这应该就是最初的会计起源,比如结绳记事。真正有文字记录的会计起源,还要追溯到大禹,这位会计的始祖。
关于会计的传说,有以下的史料。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道:“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中记载禹“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乃大会计……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
《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韩非子.饰邪》记载:“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
《国语.鲁语下》中也有记载:“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从以上史料分析,这些史料均指向涉及会计的重要人物:大禹;均提到一个重要地点:会稽。大禹在会稽做什么呢?这就是事件的核心:会计活动。
首先,禹会诸侯,不是没有目的的。当时,贡赋备矣,禹会诸侯,是召集各部落首领议事,并向他们收取贡赋,不然不会执玉帛者万国了,也就是说,他们来时,就是带着贡赋来的,来就是为了向大禹上交贡赋。即大禹创立或完善了上贡制度。
其次,索取贡赋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前面还有一个征服的过程,当然是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后,才能朝四方群臣,不然没人来的。同时除了武力征服,还有以德服众,比如治水成功,让一个泽国变成了农物丰饶之国。也就是说,大禹的付出在前,收取在后。以朝四方群臣的目的,很显然就是要对贡赋收取进行考核,不然不会说“大会计”了。也就是说,大禹创立了考核制度。
第三,既然执玉帛者万国,都来进贡,大禹必须要安排会计进行计算,谁进贡进得多,谁进贡进得少。不然怎样表彰先进呢?所以说,有“计功”二字,前面的“计”,相当于现在会计的记录与反映,后面的“功”,相当于现在的管理会计中的绩效考核,论功行赏!这和“爵有德,封有功”相吻合。可以说,大禹不仅是会计的始祖,还是管理会计的始祖,更是绩效考核的始祖。
第四,除了奖励先进外,还要惩罚后进,这才是真正的奖惩分明,将管理会计中的绩效考核运用完整。所以防风氏后至,恰到好处,给大禹送上了一个典型,结果是:禹斩之,禹杀而戮之!这样严肃的会议,防风氏竟然不遵守大禹制定的制度和规矩,这还了得,不杀一儆百,不足以以儆效尤!只有杀防风,吓诸侯,才能树立威信,才能让所有的贡赋者心服口服,心悦诚服!这才是真正的“大会计”!除了“爵有德,封有功”,还要“防风氏后至,杀而戮之”,真正做到奖罚分明。
最后,会计是怎样来的呢?也和大禹组织的这次活动有关。这次活动的地点:会稽。《史记.夏本纪》中说:“会稽者,会计也。”也就是说,大禹在会稽山组织了一次大会计活动,“计功”,这个活动很丰富,至少包括:在记录与反映的基础上,还做到了“爵有德,封有功”,“防风氏后至,杀而戮之”,进行了绩效考评。也就是说涉及到了很多会计内容,根据索取贡物的多少,和会计记录的内容,来进行考评封功,奖优罚劣。这是一次典型的大会计活动。于是就将其谐音,顺理成章地命名为会计了。会计一词,从此流传下来。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2004年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演讲《大会计》时,就曾举了大禹在会稽山组织的这次活动,将大禹列为会计人的始祖,认为大禹就是会计的祖师爷。郭道扬先生在《中国会计史稿》中,对大禹在会稽山的活动也有记述,也记载了会计的来历。
2014年第七届中国会计文化节在浙江绍兴会稽山举行,与会人士以张连起先生为首,提出了大禹为会计始祖的观点,并祭祀了大禹陵,当时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财会信报》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当时反对的观点,主要是说,在大禹之前,就有会计;或者说,会稽者,会计也,有点牵强附会;或者说,会计是后来的产物等等。
我们民间一直将鲁班奉为瓦匠、木匠等手艺的祖师爷,是不是鲁班之前、鲁班之后,就没有这些艺人呢?肯定不是的,将其奉为祖师爷,无非是他在这个行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奉大禹为会计的祖师爷,无可厚非。因为在此之前,有文字记载的,没有比大禹在会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的人物了,所以说,奉大禹为会计的祖师爷,理所当然。
当然,会稽者,会计也。是个有史料记载的美好传说,即使有点牵强附会,但哪个传说,能够考证一定是百分百的正确,实有其事呢?显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大禹的时代,去进行验证。
会计人,我们有大禹这样一位优秀的祖师爷,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