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摆脱底稿的
刚刚开始做审计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逻辑,而是仅仅盯着底稿。
我曾经也是这样,在我刚开始做审计的前两年,每天买各种书,去网上查各种资料,就一个目的,能够帮我解决这张excel底稿怎么填。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每个企业的账,每个企业的资料都不一样,上个项目好不容易把底稿填完了,下一个项目又填不出来了,因为企业给不了我要的资料。
于是我们开始咒骂企业内控不好,咒骂企业不配合,我们的工作就变成了催资料。
实际上,并不是企业内控不好,也并不是企业不配合,而是我们自己无能而已。
也许我们必须都要经历无能的这个阶段,才能够在某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是这样。
我第一天来到事务所的时候,有个项目经理抱了一堆底稿让我看,让我学习,我压根看不懂这是什么
后来,我觉得审计就是做底稿的,只要把底稿做完,审计工作就完成了。
所以我后来做底稿的速度非常快,会填的数字就填上,不会填的表就发给企业,让企业提供。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过的很轻松,只要底稿填完,我就开始默默的打游戏。
为了更快的加快我的工作效率,我和我的项目经理开始一起研究和制作模板,我们开始逐渐的抛弃所里的模板,研究更自动化的方式,能够让报告自动生成,能够让底稿填写的更快,每天晚上在酒店,他研究逻辑,我负债去网上找公式,然后把我们的想法完成。
在这个阶段,让我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比如,我们当时用鼎信诺,由于我们不能够从客户处取到数字,所以我们开始一筹莫展,我们每天就在研究如何通过客户的服务器取数。然后我突然发现,为什么我们必须要在客户的服务器上取数呢,客户的财务软件本来就可以把账导出来,不一样看吗?于是我找到了鼎信诺手工取数的模板,然后进行了修改,很快就导入了数据。
从那时候开始,我几乎就不再用客户的服务器来取数了,再后来,一直到现在,我从不用任何的审计软件。
其实在当时,审计软件对于我们最重要的就两个作用,一个是看账方便,一个是自动生成底稿。后来我觉得,这两项最重要的功能,都是鸡肋。
因为,先说看账,我只要让客户给我把明细账,科目余额表等导出来,我就可以很方便的看到企业完整的账簿,而且并不比任何软件看账麻烦,甚至还节约了搞软件的时间。因为我们看账是有目标的,不是为了抽凭,为了填数,每个凭证和明细账都拉一遍。
底稿更是这样,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很多模板是不适用的,当我们把大多数不适用的模板丢掉,实际上目标就锁定了。
后来我觉得,很多底稿模板真的毫无作用,比如我们所里之前往来款的替代测试底稿,我工作的前两年,我都不知道它能替代什么,反正就是把期初数填上,再把账里的发生额填上,最后就对一下期末数,我觉得这不是废话吗,你所有的数字都是从账上摘出来的,你又重新抄了一遍,怎么可能跟期末数不一致。
直到后来,当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之后,我想通了,当我粘贴发生额的时候,我觉得这笔分录的摘要写的有些奇怪,我仔细把凭证找出来看了看,发现它更奇怪,于是从这笔凭证中,我发现了它的新问题。
没错,替代测试没有替代不了的,但是你必须真正的挖进去,真正的去检查,才能发现问题。仅仅填个底稿是没用的。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替代测试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去深入了解企业账簿中反映的真实业务的问题。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找到了新的兴趣点,对企业的业务十分感兴趣。
每到一个企业,我就开始研究它是干嘛的,它都做什么业务,如何销售的,如何收款的,如何生产的,如何采购的等等。
在我工作的前三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像着了魔一样对企业的业务和经营感兴趣,每到一个企业,我都在琢磨,这个企业是怎么挣钱的,未来我自己开一个这种公司,做这类业务,我怎么做。带着这种疯魔的思想,我开始搜集企业各种经营数据,各种经营方式,目的就一个,就想着如果我以后自己开公司做老板,给自己多积累一些项目经验。
你见过这么疯的审计助理吗,去审计企业的目的,就是搜集企业的资料和经验,为了以后复制出来自己干。
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疯狂的从办公室走出来,跟企业进行沟通,我跟会计沟通,跟运营和业务沟通,跟仓管沟通,找到机会就去跟老板沟通,就想弄明白他们公司是如何运营的,如何赚钱的,如何管理的,然后我发现,他们给我讲的,很多都是他们的痛苦。
当然大部分老板讲起他们的产品的时候,脸上洋溢的都是那种自豪感。
然后在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逻辑。
也就是说,当我再去做底稿,做审计的时候,我的思路已经变了。
我开始知道企业的账簿中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像之前一样不清晰,也并不是都完全可靠的,而是它背后一系列的故事,我脑子里都有了清晰的画面。
这个过程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厌恶底稿模板,因为我无法把我了解的真实的企业情况填进去,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也就是我想表达的填不进去,底稿中非要让我填的内容,我也填不进去。
这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项目经理,他就是自己画底稿的。
他是从外所刚入职过来的,他不知道我们所的底稿长什么样子,他自己也不看,他就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去画,去制作表格。
在跟随他的学习过程中,我开始释放自我了,那是我第一次从底稿中跳出来,也就是我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去审计,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自己做的事情过程,把它用一种逻辑画出来,然后更清晰的展示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后来我做到项目经理之后,遇到了一个合伙人,他每次都会给我讲一些思路,然后告诉我底稿应该如何设计。
这个阶段,让我开始对项目充满画面感,也从这时候开始,逐渐建立了我的底稿风格,也就是你拿过来一本底稿,你一看就知道是我画的。
其实底稿是什么,就是你的审计思路,你的逻辑。所以我们不可能用固定的底稿工作,更不能为底稿工作, 先有思路,再有工作,最后才形成底稿。
底稿只是记录我们思路逻辑和工作过程的最终的记录。
底稿模板是非常好的工具,我们得学会利用它,而不能被他牵制住。
不仅仅是审计,做尽调,做咨询,做任何类型的项目,其实最后都要形成底稿,每一次拿到一个新项目,我就会根据新的项目,重新建模,其实就是画底稿。当你画的多了,你会发现这个过程是很快。
如果你对工作有了思路和逻辑,你就才可以驾驭各种项目,形成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体系,才能去制作更大的蛋糕,而不是去抢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