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审计人专业很强,能力很差?
昨天,有朋友留言问,最值钱的技能有哪些?
其实,在我们财务审计圈子内,有很多牛人,比如考了CPA的,拥有丰富的审计经验的,底稿做的漂亮的,合并报表做的特别快的,等等
可是你仔细观察这些人,总觉得欠点火候,很多人专业基础扎实,也掌握了比较强的专业技能,可是就是事情做完,总觉得不太好
比如我一个朋友,也是很快的时间就考过了CPA,然后工作特别认真,但是完成的工作,没有任何亮点,甚至有些交出去的东西,并不太美观,甚至还有些杂乱,很多优质的项目,不敢去承接,总怕自己做不好。
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其实掌握了做事的基本专业技能,甚至这个专业掌握的很深,但是最终做事的时候,总是欠一点,或者不够漂亮,或者不敢承接。
这就是,这些人专业很强,但是能力很差
也就是干活的能力很强,比如合并报表的能力,比如核算的能力,比如底稿的能力
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的财务能力很强,审计能力很强,分析能力很强,不代表这个人的能力很强。
前几天买了两条中华烟,硬中华便宜一点,软中华更贵一点,突然给我了一些启发,其实我们的能力,分为硬能力和软能力
而我们的能力,是由硬能力和软能力共同组成的
只有硬能力没有软能力,就没有办法发挥出硬能力的价值,只有软能力没有硬能力,就没有办法落地和实践,必须硬能力和软能力在一个天平中平衡,互相配合发展,才能够达到最高的价值
就像我之前在炊事班,如果硬能力是一个好的刀工,可以切出更精细的菜品,硬能力是烹饪技巧,可以做出可口的饭菜。
那么软能力就是生火的能力,比如我们之前每天训练如何用给养单元生火,如何用炊事车生火,如何在野外生火
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了,只拥有做饭的硬能力,而火不够,永远做不出熟饭,如果只具备生火的软能力,而菜做的不好,也不是优秀的厨子。
那什么是硬能力呢,其实就是重复性的工作
我们常说,无他,唯手熟尔
其实我们的财务和审计就是这种硬能力,每个月都要做账做报表,每个项目都是面对同样的底稿模板进行分析,然后形成固定格式的审计报告
所以,我们的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可量化的,标准化的,我们在每一个流程和程序中,都要尽可能的执行到位,准确无误
在审计中,无论你做什么项目,你都要经历风险评估,内控,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而且每一步都非常的标准化和清晰的,什么发生,存在,完整,截止,准确性
我们常说,审计要怎么学习,一定要去多做项目,在实践中学习,不出三年,无论你的思路如何,至少一定可以非常熟练快速的完成底稿
这就是,通过重复训练而达到自动化,也就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建立起一个自动化流程,自动化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审计现场就会去取数,取了数之后就开底稿,中间无缝连接,每个流程都非常顺利,取数的能力非常强
所以,这种学习需要非常高的精细化
比如前几天看F1的比赛,其实你观察,在F1赛道上,拐弯处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轮胎印记,这就是在赛车比赛中,用什么速度过弯,何时踩刹车,用什么弧度的线路过弯,会让过弯速度最大化,效率最高
而在赛车的训练中,就是这样一次一次的练习,然后在赛道上就留下了一条一条的轮胎印记,印记随着训练越来越深,在不断的这种重复训练中,赛车手就会沿着之前的印记,对最高效的过弯能力越来越强。
其实,这里还需要说一个习惯的问题,尤其是刚刚进入一个行业,比如审计行业的小伙伴,养成一个习惯非常重要,如果一开始养不成一个好习惯,后期再纠正就非常难了
昨天我们进行审计工坊的彩排,我跟小伙伴们所了几句话,我说我们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给我的感受就是,这是典型的审计人的处理事情的习惯,因为我接触过太多了。
比如,底稿数字填完了,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就交了。哪怕你一点分析都没做,哪怕你不会思考,就只会填数,作为一个新人,我也可以接受,毕竟你会填数了也行。但是,你不知道把格式调整好吗,你不知道把字体调整好吗,你不知道要把该有的批注和标识标注整齐吗?
不知道,很多人就是不知道,总觉得,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你完成了吗?数字填完了,就完成了?你不考虑,你的报告是要给谁看的,别人怎么看吗?
这就是, 一开始一定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是受益终生的,如果你不能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之后再改,很难很难。
就像有些人走路总喜欢弯腰驼背的,当养成了习惯,也意识到这个习惯不好的时候,再想改过来,很难很难
过去的一周,我是有深刻的体会的,虽然有很多小伙伴做的不是审计的具体工作,但是从他们的做事的过程中,让我一下子就有了共鸣,这就是审计人做事的习惯,总是欠火候。
那么什么是软能力呢,就是挑战,就像冬奥会滑雪比赛中那惊艳的一跳
软能力没有标准动作,也不需要必须使用什么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去思考各种途径,各种方式
所以如果硬能力是可以量化的和标准的,那么软能力就是去思考那些难以量化的细节。
所以软能力的学习就不能是唯手熟尔似的重复训练和实践,而是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试验,不断的试错
软能力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种识别能力,比如在审计中,如何发现风险呢,用底稿里的模板是发现不了真正的风险的
你需要不断的跟各种客户沟通,去查询各种行业资料,去识别客户的各种套路
其实说白了,就是去识别环境,尤其是很多企业,当他们想去财务造假的时候,审计很多时候根本查不出,因为审计的套路他们很清楚,他们会把一系列的流程和资料全部造的天衣无缝
当审计来了,审计要的所有的资料都整整齐齐啥也不缺,而且回函全部正确的时候,审计开心的不得了,就交差了
实际上呢,很可能就被套路了,在套路的博弈中,这就是软能力。
这也是我为什么,在项目进场前,必须开项目启动会,让每个组员必须对这个项目发表意见,然后项目结束后,大家再一次坐下来一起复盘,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小朋友,一开始的时候,在项目启动会上发表的思考,和项目复盘会中的总结完全不一致,因为他们对企业的判断能力非常弱,大概率判断不准真正的风险所在。
但是当进行过这么几次之后,你会发现他们对于风险的判断越来越准确
但是你说有什么具体的判断标准吗,或者公式模板吗,并没有
但是由于他们在启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他们在项目过程中就会极力想进各种办法去证明他们的思考和观点,就会自发的思考。一旦这种自发性思考的能力养成,他们就可以面对各种问题
这就是,通过实际案例去喂养他们的认知,通过大量的项目实去培养他们能够识别线索和发现风险突破的能力。
就像我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用一种感性接触培养我们的诗词能力。
同样的,昨天读书会,我说我读书很慢,每天只读一两页,但是就是这一两页,我坚持每天可以写读书笔记近四千字
没别的,书读的多了,经历的项目多了,见过的人多了,就自然有一种感性的能力,就自然有很多东西可以写。
所以要想得到软能力,就必须建立充满挑战的环境,在变化中探索,一成不变的,没有挑战的环境是不能够锻炼出软能力的
那么软能力,我们总结一下,归根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你的洞察力,识别力,和反应力。
要想把审计能做好,必须具备软能力,这其实就是审计的思维
硬能力是干活的能力,而软能力才是发挥你的价值的能力
就像,我们很多人都会打乒乓球,但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成为职业的运动员,而运动员的能力比我强在哪里呢
接球发球?其实并不是,其实训练中每个人都可以把接发球做的很好,我们再怎么发球,也不可能让球具备超能力,其实没有什么大区别,其实这就是硬能力,是通过每天训练来的。
而真正让很多人站在领奖台上,成为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的因素,是他对于球路的判断,旋转的判断,激发的角度和力量的判断等等,这些就是软能力。
所以,就像贝克汉姆,每天训练结束之后自己加练任意球一样,这就是硬技能,我们不能丢弃,即使再大牌的球星,训练中也在每天训练基本功。
对于我们来说,财务的专业,CPA考试,国家的政策学习,这些都是基本功,不能丢。
而软能力才能决定我们的价值,因为这些硬能力的可替代性极强,为什么事务所很卷,很卷,就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具备这种硬能力。
人与人最大的差异,在于软能力
比如,我现在出去讲一次课收三万块,很多同行讲一次课才收几百块,我一定比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吗?尤其是会计准则类的课程,谁都没法改变准则,其实无论谁来讲,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收费会不一样呢
比如我曾经承接了一个业务,客户说瑞华(当时还没有出事)才收费三万块,我说我收费十万块,最低打个折,收个九万,低了我不干,你就去找瑞华好了
为什么同一个的业务,大家的收费会不一样呢,最终都是出一份报告
这就是,硬能力是一颗螺丝,而软能力是知道该拧哪个螺丝
我们的价值,硬能力和软能力是需要共同用力,共同决定的
所以,我们很值得思考,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磨砺我们的硬能力
我们需要学习哪些软能力,让自己更有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