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首页 入收藏 English 可做什么 帮助 | XBRL中国 会计准则委员会

审计大法 02 I 以始为终 让你的底稿变废为宝

Benny / 2021-05-31
文字 正常
  • 标签:
  • 审计技术
  • 审计底稿
  •  
  •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如果要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试试“以终为始”,也就是做事倒着想,先考虑结果。

    提到审计,我们总是能想到底稿,我曾经设计过一堂课,既然你们这么喜欢底稿,如果让你们设计底稿,你们会怎么做?

    大家兴奋的不得了,不就是设计底稿吗,手上这么多的模板,程序表,审定表,明细表,检查表...

    还有的人速度更快,抽样,替代,截止,函证...

    做审计的嘛,听到底稿就兴奋,热火朝天。

    可是没有一个人,设计认定,更没有一个人设计目标。

    也就是,没有一个人在底稿中考虑到风险。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真正考虑到底稿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当底稿设计完成,我抛出一个具体案例后,没有一个人的底稿可以完成这个案例。

     

    比如我们设计的是收入的底稿,当我问到,收入确认的风险时,没有任何人的底稿可以识别。

    那就是说,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白费功夫,如果为此加班,更是不值。

    这就是,我们缺乏最基本的逻辑和思维,以终为始。

     

    不管你做底稿,还是负责项目,还是做任何工作。

    你的工作成果的体现,就是结果。

    所以你在做任何工作之前,都应该先想清楚你的工作呈现结果。

     

    就比如底稿,没有人去看你复印的那些凭证,别人拿到你的底稿,第一眼看的是你的结论,其次就是你做了什么,再之后才是你做的逻辑和过程,最后最后迫不得已,才会去看看你的那些原始凭证和底稿的数字计算。

    这是一个审计人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也就是逆向思维。

    就比如,审计和会计的区别在哪里?

    会计是凭证到明细账,明细账到总账,总账到报表的思维。

    而审计,恰恰相反,我们先看报表,再看明细,最后才抽凭。

     

    我们做底稿的时候,也常常是先做程序,先贴数字,先抽样,最后才写个结论,而且最重要的结论确实最容易应付的。

    缺乏结果导向的思维。

    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是线性而顺序的,第一步做完,做第二步;第二步做完,做第三步。

    因为这是正常的思维,把目标看的太远,好像效果并不明显,顺序的工作,最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节约脑细胞。

     

    就比如,很多人考CPA,为什么呢?很简单,为了挣钱,为了找工作。

    可是考过了CPA真的能挣钱,能找到好工作吗?

    事实上并不一定,CPA和挣钱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昨天一个朋友说,别人有CPA,我没有,我怎么跟别人竞争啊。

    如果你要找工作,你考虑的不应该是CPA的问题,你要考虑的是这个工作是要做什么的,需要哪些技能,需要哪方面的能力。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你非要拿自己的劣势去跟别人的优势竞争,只能活该找不到好工作了。

    因为你的方向就错了。

     

    这就是,只看眼前,没有看终点。

    这就是为什么要以终为始的思维

     

    当然,很多人会有意见,我的终可能和你的终不一样,我的终就是完成底稿,而项目经理的终才是风险。

    这就是你的思维的局限了。

    底稿只是工具,或者是一个载体,把我们的思维和过程落实。

    在做底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很难统一,所以你做的底稿,项目经理可能看一眼就扔了,因为你与他的思维存在差异。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经历两个过程。

    首先是头脑,其次是实践。

    虽然我经常表达实践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大部分并不是没有实践,而是直接跳过了第一步的头脑运动,直接进入实践环节。比如,到了现场,开始工作,马上拿出熟悉的底稿,贴数字的流畅让人叹为观止。

    没有头脑的实践,就是在浪费生命。

    实践的成本是很高的,加班熬夜贴数字,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做完,发现没什么用处,欲哭无泪。

     

    就像盖房子,在动手之前,图纸很重要,各个细节一定要想清楚。

    在你到了项目中,不是做底稿。

    而是要先想清楚,这个项目是做什么的,有哪些业务。

    把报表和账整体的看一遍,知道都会涉及哪些科目,如果你看不出风险,至少能看出哪些科目金额比较大。

    快速的浏览一下明细账,看看摘要都发生了什么,对于不常见的业务和大额的金额,做个标记。

    如果你还是喜欢依靠底稿工作,也要先想清楚,针对这个金额,这项业务,最大风险通常在哪里,重点做哪些程序。

     

    为什么你的底稿会被认为是垃圾,为什么项目经理不屑于看你的底稿,源自于每个人的认知差异,你只盯着一个科目,而他盯着的是整个项目。看到的终点和目标不一致,他自然不会为你的终点买单。

    很多人说现在审计工作没价值什么的,你问她价值是什么,怎么才有价值,其实她也不知道。

    不管工作还是自己,价值是什么,价值不是自己说的,而是客户说的,或者是你的领导对你的评价。

     

    有些人说,为什么工资低啊,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啊。

    因为你的替代性太强了,尤其在事务所,这么多的财务人员聚在一起,即使你是个项目经理,你一个人走了,毫无留恋,因为有太多的人可以随时接替你,事务所最不缺的就是专业人才。

    为什么有些人的走就像地震呢,可能他们手上有大项目的客户,可能他们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能他们具备别人不具备的能力。这就是不可替代的终点,他们一定是高薪,也跟不需要找工作,抢都来不及。

    只有能为别人带来价值,自己才具备价值。

     

    这就是以终为始,那么如何运用这种思维呢?

    虽然上边说了很多,继续在总结一些实践。

    我在第一年工作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在办公室熬夜的最后阶段,我从账中发现了一系列特别规律,规律的匪夷所思的冲销再记录再冲销再记录的一堆数字,有点匪夷所思。

    于是我上报项目经理,发现他们在人为的粉饰利润。

    我当时有种自豪和兴奋,终于发现问题了。

    实际上,我也是瞎猫碰到死耗子,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是我后来回忆中,如果真的只有我一个人发现这个问题的话,那当时那个项目真的很可怕,因为涉及金额巨大,都没人发现,其实也去验证了一个问题,大家真的都在“做底稿”。

     

    我还在事务所带团队的时候,我从来不急于让大家做底稿,在项目开始后,我会开会带领大家把整个报表分析一遍,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再带着这些思考去项目现场寻找和求证。

    通常我会告诉我的小伙伴,每个科目重点关注哪里,重点审查什么。

    先把问题想清楚,再去做。

    我从不要求复印凭证,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先给我把思路理清楚,我经常让我的小伙伴给我讲故事,你所负责的科目,里边到底有哪些内容,哪里有异常,你怎么去查这些异常。

    可是,事实是,还是有很多小伙伴,你思路和方法已经告诉她,她还是喜欢以自己的思维去做事情,需要她做的她不会做,不需要她做的,她做起来那个起劲啊,不让她加班不让她做了,她还不乐意,拽都拽不回来。

     

    后来,我发现大家太依靠模板,所以我就对整个做项目的过程,围绕底稿,写了一份说明书。

    也就是,你到了项目,先做什么工作,在做什么工作,在工作流程上做了一个标准说明。

    比如项目前我们要先开会分析报表,分析企业,并做好会议记录。项目现场结束,我们还要开会复盘,把每个人做的内容进行讲解,项目中大家有遇到的不会做的问题,提出来再做讲解。这样整个项目组的经验和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不管多么忙,每个项目都需要遵循这样的流程。

    这样的一个流程下来,项目组所有的工作的前中后都有了详细的文档和说明,包括底稿。

    这样,团队中每个人的思维都统一了,大家对于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共识。

    那么拿着我们做的东西,不管是客户,质控还是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头头是道跟别人讲这个企业的故事,每个风险,每个科目,大家都门清。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团队很多新的思维,我提出一个方法和点子,哪怕一个第一年的小朋友,可能会说,可是我发现她账里有个什么东西,跟你说的这个差不多。你看,连第一年的小朋友都会思考了。甚至有的又会说,那我们可以这样查行不行,然后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线索。

    这时候一个团队就变的有趣了。

    锁定了目标,大家开始动脑了,就可以行动起来了,底稿就不会再是废纸了,那真的是大家的宝藏。

    我们做的底稿和报告,我经常给别人说,这是宝典,宝典在手,谁查谁问都不怕。

     

    其实,我做项目的时候,通常顺序是这样的:

    先写报告,把报告框架列出来,不需要的附注项目删掉,如果是尽调报告,不需要的流程和分析内容删掉,需要增加的内容和想法先简要的列着,这个过程,其实整个企业的报表、业务到思维和构思已经完成了。

    写然后针对对于项目的了解,报表的了解,和报告中需要写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一个梳理和列表。

    哪些问题最重要,哪些问题风险小,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什么资料,做什么程序,做一个梳理。

    最后,事实相关的程序,细致的核查和分析。

     

    这就是以终为始吧。

    我们常常习惯采用顺序思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考模式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

    如果要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试试“以终为始”,也就是做事倒着想,先考虑结果。

    遇到事情,试着倒着想。

    这就是审计思维。

    作者
    • Benny 做的了审计,写的了代码。突破思维,勤于思考。
      微信公众号:Benniar
    热门作者
    • 吾税老师 兼职培训师、总局大比武纳服类第一名
    • 丁坤 注册税务师,省企业所得税人才库、反避税人才库成员...
    • 范晓东 中欧商学院、高顿商学院讲师;财务第一教室高级讲师...
    • 尹成彦 原注册会计视野网创始成员、站长; 中国会计视野创...
    热门文章查看更多>
    视野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订阅视野微信,
    每日获取最新会计资讯
    视野官方APP免费下载
    会计资讯、财经法规快查、
    会计视野论坛三大APP
    订阅视野周刊
    每周十分钟,尽知行业事
    立即订阅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
    网易云阅读
    鲜果 Zaker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更多网站:学院主页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  亚太财经与发展学院
    联系电话:021-69768000-68069(内容)68246(合作/广告)68247(用户/社区)  工作时间:8:30-16:30  webmaster@esnai.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00028 沪ICP备05013522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802001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