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会计养成记:打蛇打七寸,七步看年报--格力电器年报解读
小长假过后,开始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看年报,同时计划一步步解读格力电器的报表项目。
一般上市公司的年报都会在100页以上,甚至还有300多页的,所以断断不能拿过年报直接按顺序阅读,更何况也许这年报本身的会计数字就是虚假的呢,比如曾经的蓝田股份,银广厦,近期的万福生科、立立电子、胜景山河等等层出不穷。那么拿到一份陌生的年报到底该如何高效解读呢?打蛇打七寸,高效看年报,我归纳为六步。
1、宏观环境与行业背景
2、审计报告
3、实际控制人(实际控股股东)
4、董事会报告
5、内控的有效性(魔鬼藏在细节里)
6、具体报表数字分析:比较、异动指标等
从第一步开始解读格力电器的年报。
一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动辄数百页,对于比较耳熟能详的的公司,大家在看年报的时候尚且能够感受到庞杂数据带来的巨大信息和解读的困难,比如格力电器是大家特别熟悉的公司,但是你真的看懂了格力电器的年报了吗?或者说董事长董明珠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号称“我从不犯错”,其风格在格力电器的年报中会体现出来吗?
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甚至产品风格和其实际控制人的风格是绝对分不开的,格力电器的广告语“格力,打造核心科技”,“好空调,格力造”早已深入人心,格力空调成为质量好的象征,格力电器成为中国制造的经典。
董明珠在2011年宣称2012年格力电器要成为“千亿公司”,2012年又宣称“5年再造一个格力”,也就是5年格力电器的收入要增长1000亿,这些豪言壮语在报表中能反映出来吗?
看年报一定不能直接上来读报表数据,而是先要了解相关的宏观经济与行业背景,以便更够有个客观的对该行业的认识,再去读年报时就可以通过年报数据验证或帮助自己了解该公司是否符合宏观经济的趋势,如果和自己的预期不符,则要寻找不符的原因,这样才能不被年报数字所困,不被年报牵着鼻子走。
另外,为了增加对格力电器和董明珠的了解,推荐几个相关的视频给大家,一个是最近一期鲁豫的《大咖一日行》()走进格力电器;
另外是比较早的两期《波士堂》,都是关于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
波士堂: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
空调是大家熟悉的领域。如果你觉得了解宏观经济和行业背景太虚,我通常是问我的学生两个问题:
1、从你记事开始,你家的空调换了几个了?
2、你的手机换了几个了?
我问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呢?透过你的答案,想让你思考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你家换过几个空调?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没换过,除非换房子。
第二个问题:你换过几个手机了?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好多个了,5个以上的比比皆是,MBA同学中有的已经忘记用过几个手机了,大体上1年多就换一个手机。
这说明什么呢?尽管董明珠强调“空调没有天花板”,但根据你个人的经验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证明着空调的销量空间有着天花板。
但是空调这个主业究竟有没有天花板?董明珠的答案是“没有”。她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要不断的升级。比如现在买了格力十年前的空调,由于新空调更节能,消费者可能会更换新空调。另外就是大量的公共场所,比如高铁、地铁、机场等对空调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董明珠认为空调有无限大的空间。
第二是供暖方式的问题。现在雾霾天气一半原因是供暖方式还是传统的烧煤,所以我们要用新技术改变它,如果煤不用了,减少了资源消耗,同时给消费者带来了美好的环境。所以没有封顶的技术,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企业发展,都没有封顶的时候。
你认同董明珠关于空调没有天花板的解释吗?如果认同,那么格力电器的年报中会怎么体现空调没有天花板?
如果你认为空调发展是有天花板的,那么格力电器的年报中会如何体现你的这一认识?
作为会计专业人士,我们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争论,直接用数字说话就可以了。也就是格力电器的年报中“营业收入”的变化直接体现了空调的发展有没有天花板。
格力电器近5年营业收入表 单位:亿元
董明珠在2011年宣称的2012年要实现“千亿营收”顺利实现;同时又在2012年宣称要用5年再造一个格力(也就是5年再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00亿元,那么平均每年营业收入要增长200亿元)董明珠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强势风格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你看出来了吗?别告诉我你看不出来啊!如果你看不出来,那就对比一下同期美的和海尔的营业收入数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