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会计养成记:资产负债率高一定风险大吗
格力电器是我比较喜欢用在课堂上的案例,无论是讲解具体会计科目,报表项目,还是指标分析,格力电器都具有非常独特的特色,另外作为空调生产企业,大家也都很熟悉格力这个品牌,很容易拉近会计知识点、上市公司年报和大家之间的距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格力电器的年报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接下来,我希望通过几周的时间系统地讲解格力电器的年报,通过对格力电器的分析,和大家一起——用数字说话,真正感触到“会计是利益博弈的工具”,以及感受一下一个强势的CEO领导下的公司年报会不会体现领导强硬的风格呢?
我们先聊的第一个问题:资产负债率偏高意味着什么?
教材中的标准答案通常是:
1、说明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来源于债务的资金较多,来源于所有者的资金较少。
2、资产负债率高,财务风险相对较高,可能带来现金流不足时,资金链断裂,不能及时偿债,从而导致企业破产的情况。
3、资产负债率高,会导致进一步融资成本加剧。无论是银行还是投资者,都对资产负债率有一定的要求。
大部分学生提到资产负债率高的风险,想到的就是如上这些,但实务中并非如此简单。或者说高负债率要看具体的负债项目是什么?上述高负债的风险主要指的是“融资产生的负债”,但实际上企业还有另外一部分重要的负债,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列示如下:
我在“86好会计养成记(12):可不可以没有负债?(解析篇)”中谈到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负债之区别。
其中“筹资活动形成的负债”是外行人士口中言及的“负债”,而“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很多外行并不了解,因而容易被忽略,但对会计专业人士而言,对企业管理和高效运用负债杠杆而言,“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特别重要。所谓“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因为赊购或因为时间的差异而形成的债务,该类型业务大部分(除了融资租赁、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等之外)本质上是为了交易而非为了融资,比如赊购存货形成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就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还有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缴款等都属于时间差异而形成的暂时性负债。这种类型的负债通常没有利息,也就是免费使用的资金。
和“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相比,“筹资活动形成的负债”是企业主动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不仅有明确的还款期限,并且要承担比较高的资金成本(利息);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通常是没有利息成本的,甚至连还款期限也属于可以商量的(除了个别应付票据之外),因此,企业的负债总额高低并不能决定地说明企业的债务风险高低,还要具体分析负债的具体内容,如果“筹资活动形成的负债”为0,而“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中应付账款占主要比例,那我们就要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是否属于“类金融”企业(后续再专门谈这个类金融的问题),有占用下游企业资金的能力和优势。(比如国美、苏宁这种平台)
经营活动产生的负债与融资活动产生的负债对比表
我们看格力电器2015年的年报资料摘录如下: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格力电器2015年底的“融资性负债”只有短期借款一项(长期借款为0),尽管格力电器总负债是1131亿,但有利息成本的融资性负债(短期借款)只有区区62亿,而格力电器手上的货币资金高达888亿,也就是说格力想还上短期借款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而我们以2015年12月31日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得出的:资产负债率70%显然不能反映格力真实的负债风险情况。格力电器95%的负债都属于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负债,是没有利息成本的负债,或者说是“好负债”,这充分反映了格力电器在价值链条中的强势地位,因为作为制造业来说,在价值链条中占据强势地位并不容易,那格力是如何做到的呢?还有格力高达550亿(占总负债50%以上)的其他流动负债又是个什么鬼呢?要知道所谓的其他就是指的不太重要,自己在报表中没有独立位置的杂项,按理说这种“其他”数额比较少才是正常的,但格力的“其他”却高达550亿。这显然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是一个奇特的数字背后一定有着有趣的故事,我们会对格力电器年报的报表项目逐一分析,看看霸道女总裁董明珠的格力帝国,看看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的利益博弈关系。
总结:高负债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利息成本与高风险,要具体去看负债的组成,分析经营活动形成的负债和融资活动形成的负债在企业负债中的比重,从而才能判断企业负债是风险还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