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角看世界:左手马云,右手星云,冷眼看 “上市公司卖房保壳”彰显的财富差异鸿沟
昨天热炒“上市公司靠卖北京学区房保壳”,接着网上又有一大波的数字展示上市公司辛辛苦苦一年盈利不及北上广深一套学区房。在大家眼中高大上的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盈利不足北京半套房的比比皆是。数据资料来自网络。
我的学生在微信中表达了各种情绪:
比如愤慨:堂堂上市公司一年盈利竟然不如北京一套房!
比如失落:老师,大学生毕业一个月才5000元,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啊,那我们奋斗还有意义吗?
比如失望:国家怎么能允许房价这样暴涨呢?
比如伤心:小城市高分跃出龙门到帝都读书的骄傲男,想在帝都安家是不是要靠丈母娘有房了?那不是“倒插门”吗?伤自尊啊!
作为会计人、作为会计老师的我啊,辗转反侧无心睡眠!学生问我,这难道不是对“注重主业,不要投机取巧”的“实业兴国”思想对“打脸”吗?确实这些卖房保壳的案例看起来是我们在课堂上告诉大学生看公司报表时要看主业,从主营业务判断企业未来盈利状况的教材之反例!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迟早要走出校门,这血淋淋的上市公司数千员工辛苦一年不如北京一套学区房的事实,迟早他们是要接触到的,那么如何面对单纯的大学生对贫富差距巨大的个人情绪呢?
北京除了“官二代”,“富二代”,还有一种“拆二代”。前一阵去某集团上课,接送我的司机就是个北京周边的“拆二代”,聊天时说起他们村拆迁后,大家一夜暴富后的各种消费花絮。买车是最普通的,有个老爷子70岁了,买车后不能开,于是每个月3000元雇了个私人司机,每天开车带着老爷子四处溜达,最常干的是一路开去天津吃煎饼果子,而接送我的这个司机,每个月的工资也才3000元,他们村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通常都是开着“豪车”,去挣每个月3000多元的工资,年龄大点的去做保安、清洁工,挣的工资不够自己的油钱,但他们也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在物质生活丰富后可以打发无聊时间的。
也就是说,人不仅需要物质财富,更需要精神财富,套用网络语言,就是越是物质财富的鸿沟巨大,越是需要一手马云,一手星云(信仰)。
所以,下次再看到清洁工阿姨时,说不定人家就是个有着北京三套房产、价值千万的北京“拆二代”,但他们能力所及所能从事的可能就是最普通的工作,但是为什么他们有了足有一辈子花费的财富后还要工作呢?还有世界巨富们,比如刚刚又捐款的小扎,总是一件灰色T恤,但却豪掷30亿元再次捐款,比尔盖茨、巴菲特等世界巨富都以大比例捐款著称,无论是土豪还是大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创造财富赚取财富的目的最终还是收获精神上的富足和成就感,在没有物质财富的时候,先修炼精神。
从会计数字上来看,很多上市公司确实辛辛苦苦一年的运营都没有买房回报高,但绝不能由此夸大买房的意义,上市公司在生产,吸纳就业,维护社会安定、缴纳税收方面起到的综合社会作用除了利润之外还有其重要作用。尽管有人愤慨地说——卖房保壳,不如卖壳买房!短期看投资品可以带来超出实业更高的收益,但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来说,没有兴盛的实业,只有房地产的泡沫,结果会怎么样?这个话题显然不是个人所能解决的。上市公司的出售房产毕竟属于偶然事项,是权宜之计,不具有可持续性。
借用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一句收尾: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动物或鱼儿赤裸裸无一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不灭的唯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