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发票特点之二::要素化、标签化
全电发票共有六大特征,去介质、去版式、要素化、标签化、授信制和赋码制。以上六大特征可以简称为「两去」、「两化」、「两制」,今天谈一谈「两化」。
要素化
要素是指构成全电发票的基本数据项,比如说发票上的「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规格型号」等,来看一张全电发票就有感性认识了。
目前版本的全电发票,共设置了216个要素,又可分为基本要素、特定要素和附加要素三大类。基本要素是指所有的全电发票都必备的通用要素,比如「项目名称」、「金额」等,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必备要素。特定要素是指特定行业、特定商品或者特定业务场景对应的特定的要素,比如建筑业对应的「建筑服务发生地」,「建筑项目名称」,货物运输业对应的「起运地」、「到达地」、「运输工具种类」等。
附加要素则是纳税人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行业特点,在基本要素和特定要素之外自行增加的要素,主要体现在全电发票的备注栏内。比如建筑企业可以在备注栏注明:对应第八期计量工程款;工商企业可以在备注栏注明:易碎物品,轻装轻卸。
要素化对全电发票的意义至为重大!我们可以理解为全电发票就是由不同的要素组合而成,要素犹如装配式建筑的配件,又如C919大飞机的零部件,标准化、结构化、数字化以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组装。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税收数据颗粒度更细,数据的有用性更高。也正是由于要素化的设计,使得全电发票更加多姿多彩,绚丽夺目。
另一方面,要素化也更有利于税务机关全量信息的采集。举个例子,以前的很多信息,比如说货物运输的起运地、到达地、建筑服务的建筑项目名称、建筑服务发生地等,都是以非结构化的形式趴在备注栏里,纳税人填写也是乱七八糟,税务系统无法实现对它们的自动读取,更没有实现实时分析,只能靠肉眼识别、人工统计、大脑判断。现在我们把216个数据项全部标准化,纳税人开票时候,填写就是一个一个的标准化的填写,后台采集起来也非常方便,很容易就与其他税务管理措施关联起来,比如异地项目的预缴税款问题,货物运输发票疑点采集问题。
标签化
标签就是标识的意思,比如说上网看短视频,张先生最喜欢看明星的八卦新闻,李先生最喜欢看旅游信息,短视频平台会给张先生打一个标签「八卦爱好者」,给李先生打一个标签「驴友」。以后就顺着你的爱好给你推荐相应的视频,甚至相应的商品广告信息。
全电发票的标签与之功能类似,有些标签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看不到,能看到的就是在有些发票的左上角:
在电票平台里面,选择蓝字发票开具时,会让你选择开专票还是开普票,确定特定业务以及差额征税全额开票等信息,选择完以后,在开票界面上也能看到好几个标签标识。
据悉,目前的全电发票标签共有155个,共分纳税人管理类标签、发票管理类标签、税种管理类标签以及风险管理类标签等四大类。
纳税人管理类:比如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ABCDM级纳税人、机动车二手车等特殊行业纳税人、成品油纳税人等。
发票管理类:建筑服务发票、稀土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差额征税差额开票、差额征税全额开票、红字发票、已勾选发票、已入账发票等。
税种管理类:车辆购置税、契税、烟叶税等特定税种完税情况、出口退税、即征即退有关标识等。
这四大类共155多个标签,每一个标签都是税务机关进行分类监管的抓手,在采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时,标签起到筛选和细分的作用。比如,某地税务机关可以以建筑服务发票为标签,结合建筑服务发生地,采集近一年外地到本地施工的建筑企业开票信息,然后与预缴税款的信息进行比对,这样就可以清楚掌握外来施工企业税费信息。税务机关也可以根据机动车发票信息,与车辆购置税完税情况进行比对,根据不动产销售发票与契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情况进行比对,根据不动产租赁发票与从租计征房产税进行比对,根据成品油等消费品发票,与消费税完税情况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