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会计到财务,是方法的转变
最近在读《商学院学不到的66个财务真相》,作者田茂永是《首席财务官》杂志的总编,在财务和会计和领域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在这本书里,他展示了财务领域中常被忽视的“暗黑空间”,从中可以窥到不一样的“财务真相”。
其中,第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会计和财务这两个名词。在使用时经常是混淆着用的,不刻意深究似乎也不会引起误解。不过,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人来说,区分这两个词汇的含义,大概还是非常重要的。在书里作者认为:会计和财务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两者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后者始终要保持经营者的视角,简而言之,就是要发挥财务的管理者角色。
关于财务与会计的真相,书里一共提到了11个真相,联想到很快就要带来的“光棍节”,11这个数字是不是还蛮有趣味性。其中,让我记忆比较深刻的一点是:会计是标准答案,财务是次优选择。
对于大量的会计从业者来说,公司法、会计法、税法、审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内控等等各类规则是时刻笼罩在头上的“紧箍咒”,恨不得给每一个业务都找到一个完美的标准答案。这也让财务人留给外行人的印象,往往是刻板而不知道变通的。可联系到公司真实的业务场景中,以及公司所处的商业环境,过于追求标准答案可能是“正确而无用”的,比如,在上亿的营业收入中,去找某一个分钱的差异。那从财务的视角,公司的业务运营更适合采用“次优选择”的方法,没有完美的商业模式,没有百分百无风险的决策,没有完全可复制的KPI对标,更多的时候,是“模糊的正确要好过精确的错误”。
类似的,德鲁克有另一句经典管理名言: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正确更为重要。把正确的事情做得差一些,只是走得慢一些,但至少方向是对的,可若是做了错误的事情,那很可能就是在与目标背道而驰。
也因此,关于会计和财务的另一个真相是:会计是精确的,财务是正确的。至于哪些事情是财务要关心的正确的事呢?书里罗列了这些:
*业务收入的增长
*保证销售利润
*现金流安全
*约束成本费用
*运营合规与风险控制
*团队绩效考核与激励
显然,这其实就是财务管理课程一直在重点强调的内容。
从会计到管理,更应该是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过程。书里有提到神华前CFO张克慧的经验,她说神华从学校新招来的毕业生,都会让他们去基层至少锻炼一年,先熟悉了业务再回来。熟悉业务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转变的过程,要把以前学到的条条框框与公司实际业务结合起来,才能知道以前学到的知识在实务中要怎么用起来。
类似的探讨还有很多,对我还是蛮有启发的。
作者的主编身份,更像是一个站在财务之外的外行人,他所看到的财务,可能反而有了置身事外的视角,那他所表达的观点,对于“身在其中不知其境”的财务人,可能就是值得思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