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两个案例就把所得税会计讲明白了
中国税务报2021年2月19日第6版刊登了一篇文章《企业所得税费用能否为负数?》,作者是魏丽娟 李赢 张雅丽三位老师,笔者学习之后,收获良多,现以该文案例为例,换一个角度谈一谈税务和会计处理。
例1 A企业适用25%税率,2020年度税前利润为1000万元,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产生时间性暂时性差异500万元;另外,A企业确认了一笔预计负债300万元,为未决诉讼费,已经列支在管理费用中;发生税款滞纳金、罚款50万元,已经预缴企业所得税100万元。
分析:
第一步,汇算清缴计算应补退税额,A公司2020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500+300+50=850万元(主表第23行),应纳所得税额为:850×25%=212.5万元(主表第25、28、31行),本年应补税额为:212.5-100=112.5万元。
第二步,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第1个分录是2020年预缴所得税时的分录,第2个分录是2020年期末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时的分录,第3个分录是2021年5月31日之前补交税款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21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12.5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12.5
第三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只有时间性差异才会涉及到递延所得税,因此,影响A公司递延所得税的事项只有2个,一个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一个是未决诉讼。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应纳税时间性差异500万元,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125万元,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300万元,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5%=75万元。借贷之差就是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5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25
例2 接例1,A企业2021年度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300万元,原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期初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也为1500万元,公允价值没有发生变动;新购入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30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2300万元,产生时间性暂时性差异700万元。另外,A企业上年确认了一笔预计负债300万元,未决诉讼在2021年实际发生,并取得了符合税法规定的票据。该企业取得政府补助6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符合税法的不征税收入规定,未发生对应不征税成本。该企业在汇算清缴之前已经预缴企业所得税130万元。
分析:
第一步,汇算清缴计算应补退税额,A公司2021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00+700-300-600=100万元,应纳所得税额为:100×25%=25万元,本年应补税额为:25-130=-105万元。
第二步,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30
贷:银行存款 130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借:银行存款 10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05
第三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新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700万元,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00×25%=175万元,未决诉讼实际发生,说明去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转回,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5%=75万元,综合考虑,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万元,贷方就是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100
各位亲,仔细体会这两个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将有利于您加深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