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是一家投资公司?
几天前无意中浏览到一篇关于年轻人考公务员被机构收割焦虑的话题,文中对目前巨大的公务员考试市场以及中公教育这家公司的一些模式进行了介绍。让笔者再一次感受到这个世界巨大的【内卷】。
卷完之后,职业原因驱动我来关于中公教育这家公司。
首先,谈一下认知。
在笔者的认知里,教育机构拥有充足的现金流,向学员预收学费,向老师则分期付工资,业务模式便天然产生大量现金留存。加之成本相对固定,随着学员增加,利润也随之增加,边际收益高。
特别向中公教育这样,在业内已深耕多年、颇有名气的主营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的培训机构,自然是应该现金牛。
笔者记忆中的现金牛是这样的——有大量的货币资金(或理财产品),没有银行借款和债券等金融负债,有很多预收账款,大量的资金又产生资金利息、形成负财务费用。比如,大名鼎鼎的茅台。
然而,中公教育“颠覆”了笔者的认知。
(2019年2月,中公教育正式借壳亚夏汽车上市,追溯调整了2018年。所以,数据可以从2018年年报开始看。)
1.中公教育确实很有钱
(单位:亿元)
最近一期,2020年三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已经达到了51亿,占总资产153的1/3。一家公司1/3的资产都是钱,流动性是没得说。
2.中公教育也有很多预收账款
(单位:亿元)
对于一家年收入不过百亿元(2019年收入92亿元)的公司来说,拥有高达74亿元的预收账款,无疑是印证了中公教育的经营模式——大量的预收款,让公司拥有充足的现金流。
3.中公教育却有很多银行借款
(单位:亿元)
但是,拥有大量货币资金的中公教育,还从银行融了很多资。
2020年第二三季度末,中公教育都呈现出——大存大贷的现象,并且存款金额高于了贷款金额。
这就奇怪了,如此现金牛的公司,并不缺钱,为什么需要贷那么多的款?贷了那么多的款,没做别的,又拿去存银行?
4.投资收益>利息费用
(单位:万元)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在过去的2年里,中公教育所获得的投资收益均高过了其所承担的利息费用。
简单说,公司一边从银行贷款、承担利息,另一边又把钱拿去投资、享受投资收益。投资收益超过了银行贷款利息。2年下来,这一出一进的借款和投资业务,产生的净收益都超过了2亿元。
好家伙!
5.投了些啥
回到资产负债表,可以梳理出中公教育投了些啥。
截至2018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6亿元、理财产品23亿元、定期存款18亿元,合计47亿元,占总资产比重65%;
截至2019年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27亿元、理财产品19亿元、定期存款19亿元,合计65亿元,占总资产比重也是65%;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47亿元、理财产品41亿元、定期存款20亿元,合计112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达到了73%。
年报显示,公司投了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和证券理财产品;投了各大中小银行的定期存款——华夏银行、建行、民生、梅河口市农信社、招行等;还投资了北京金吾创业投资中心、上海最会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宁国农村商业银行,3家公司的股权,合计金额超过了1亿元。
这是十分神奇的操作!一边从金融机构融资、一边向金融机构投资,仿佛是和金融机构之间一种默契的合作。
本来,教育行业就是相对的轻资产行业,除了校区建设,实在没多大的投资。中公教育校区投资不过2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硬生生的凭借贷款和投资,让总资产规模突破了150亿元。2020年三季度,中公教育总资产达到154亿元,其中资金和投资类的资产(货币资金+理财产品+定期存款)就达到了112亿元。
目前,中公教育还在进行非公开发行。
公告显示,中公教育计划定向增发募集资金59.9亿元,其中42亿用于怀柔学习基地建设,17.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从中公教育的资金规模和贷款规模来看,实在看不出,公司哪里缺流动资金。
不知道,中公教育这一次又准备“投”些什么。
中公教育的市值超过2400亿元,你以为你投的是一家教育公司,没想到,ta竟然更擅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