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3322年卡该如何做账
上周的朋友圈热搜1莫过于东航3322年卡套餐——东方航空国内航线,每周六、日畅飞,2020全年仅3322元。
只需要3322元,就可以每个周末打飞的,换着地方过周末,简直不要太划算。
于是,每个周末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走不走的另说,职业病首先开始拷问灵魂——这要怎么做账?
收到款项确认预收账款,每次使用结转收入,同时确认销项税。
话说起来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很简单。
但是,一个人究竟要飞多少次,3322元要拆分成多少次行程来确认收入,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
极端的例子,实力雄厚的朋友真的有可能每个周末都飞,从2020年7月开始算,还有52天可以飞。
而马大哈完全忘记的朋友或者买了年卡却一直没有机会的朋友,有可能一次都不会飞。
更多的人会处于中间区域,飞几次。
那么,如何将这3322元分到每一次飞行中,让每一位旅客的每一次行程都准确的确认收入??
以下方案来自于笔者个人猜想。
方案1,平均分配
有人说,东方航空的3322很像健身房的年卡。没错的,从逻辑上来看,此次东航的3322跟健身房年卡很类似,只要你办了卡,规定时间内任享。
首先,歪个楼,健身房的年卡要如何确认收入?
答:平均分配。
假设年卡3000元,有效期12个月,健身房会在12个月里每个月按照250元确认收入。无论你去还是不去。
对于健身房而言,单个客户来或者不来,对成本也不会有影响。
那么,东航3322适合用健身房的平均分配吗?把3322元分配到2020年剩下的周末(共52天)里来确认收入?
笔者认为不太合适。
首先,航空飞行的场景跟健身的场景并不同质。去不去健身,基本上只是取决于客户本人的情况。但飞不飞,除了主观因素还有很多的客观条件——今天天气如何,有没有雷暴;疫情控制如何,是否合适外出;恰逢国庆的那个周末更容易飞行,而临近年末加班则更不太容易出去。
既然每个周末飞行的可能性并不一样,简单的平均分配肯定是不合适的。
换个思路,对于没有飞的周末,被平均分了收入,却没有发生成本,这是不符合配比原则的。
所以,方案1平均分配,不够恰当。
方案2,不计收入
千万不要以为这里说不计收入,是3322元不计收入的意思。
而是,参考工程项目的收入确认方法,当公司预计这个项目未来无法取得收入,或者说取得的收入覆盖不了成本,那么在发生成本的时候,就只是确认成本,不确认收入。
换到东航3322来说,公司尚无法确定能不能赚钱,于是就在每个年卡客户飞的时候,确认相应的飞行成本,并不确认收入。等到2020年底,大家的年卡到期的时候,再一次性的结转收入。拉通来看,看3322元能不能打住前面发生的成本,整体是赚还是亏。
当然,这个方法,在过程中很谨慎,毕竟究竟赚还是亏,确实不太好说。坚持谨慎性原则,日常只确认成本,年底来算总账。
但是,这显然不够公允。如果日常只有成本没有收入,那么毛利被拉低了。等到年底结转收入又不发生成本,毛利又被拉高了。毕竟东航这个项目亏钱的概率并不大。
所以,方案2不计收入,也不够恰当。
方案3,按照成本计收入,或者考虑适当毛利率
年卡用户的每一趟行程,不计收入肯定是不合适的。收入是肯定要计的,问题是怎么计。
同样参考工程项目收入确认,如果预计公司完成项目能够收到钱,不会亏,但也无法估计赚多少,那就按照发生的成本来确认收入。
也就是说,每次年卡客户飞一次,算按照计算出的该趟行程的成本来计收入,从单次来看,既不亏也不赚。等到了年底,拉通算账,3322元(扣除销项税)减去前面确认的收入,再来看最后的情况。
据介绍,此前,东航的票价最低低到了170元,就再也没有往下了。可以大概推断出公司的成本最低也就是在170元(含税)。看样子,3322元要打住成本,应该不是难事。
这样子,日常过程核算体现收入成本、无利润,年底汇算则会集中反映出利润还是亏损。相对是比较合理的。
当然,如果东航能够合理的预估此次3322年卡的毛利率,在年卡客户每次飞行的成本上,加上预估毛利率来计算单次收入,年底再拉通算账,应该更为精确。这样子,日常也充分的反映了利润情况。
当然的当然,这个毛利率的预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东航的航空运输业务的毛利率是10.78%。很显然2020年会比这个低,而此次推出的3322项目也会比这个低。
不过,东航3322项目的综合毛利率,公司肯定是算过的。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亏钱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公司层面肯定是已经有预估毛利率了。
但是,2020年确实是太特殊的一年了,接下来疫情如何发展,经济恢复的程度都会对此事有所影响。预估毛利率和最终结算之后的毛利率会有多大的偏差,还很难说。
所以,兼顾谨慎性和客观性,笔者更为赞同的是按照成本来确认收入。具体执行中,如果公司能够有可靠的、谨慎的、也足够客观公允的预估毛利率,用成本加上预估毛利来确认收入,就更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