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下降,于是情况就不妙了?
停更快一个月,笔者又来了。
没有素材,真是写公众号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画外音:好的素材请私聊我啊)
听说华润三九年报出了,因为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降,所以情况不太妙。
那么,果真如此吗?
Q1 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大,于是就是在凑利润?
华润三九2019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1.12亿,同比增47.51%;
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12.03亿,同比下降4.11%。——扣非之后,利润下降了。
其中,大量的净利润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税后超过了9亿。
看明细,除了政府补助,非经常性损益还有一大块来自于出售子公司股权——以人民币9.26亿元出售了所持深圳市三九医院有限公司82.89%股权。因出售股权,实现了利润7.61亿元。
当然,处置子公司股权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相应的盈利也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进行扣除。
那么,处置子公司,就是为了在凑利润?
Of urse not
处置三九医院,是发生在2019年初的事情——2019年1月22签订产权转让协议,2019年1月25日完成了产权变更登记,2019年一季报该笔利润已经体现了——这是早就发生在2019年出的事情了。
新年一开端,就知道要给全年凑多少利润了?
非要说凑利润,大多都是在年底来凑。年初的第一个月,哪能知道怎么去凑呢?
该发生的业务总归要发生,要创造非经常性损益,也拦不住。
简单的以“凑利润”来概括,实在是为难了人家。
Q2 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降,所以就不妙了?
2019年,华润三九实现收入147.02亿,增幅9.49%,毛利率67.15%
2018年,华润三九实现收入134.28亿,增幅20.75%,毛利率69.02%
数据很明显,收入增幅慢了很多,毛利率下降近2个百分点。——于是,就不妙了?
Of urse not
收入增幅为何放缓,不妨回顾一下2019年发生在医药行业的大事件——两票制
从药厂到医院,以前要经历7/8个环节,逐级开票;现在只能经过2个环节,开2张票——药厂到经销商,经销商到医院。
两票制的推行,对于医药行业是一大冲击,直接的影响是产品出厂价格的下降——所以,毛利率下降了。
但是,同时,中间流通业省了——所以,销售费用下降了。
众所周知,医药行业的毛利率并非真实的盈利能力,销售费用里面不可描述的内容也是削弱盈利能力的关键点。
以前,医药行业高毛利、高销售费用,改两票制之后,毛利率下降、销售费用也在下降。
用数据来看:
毛利率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占收入比则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呢。在毛利率剔除销售费用后,产品实际的盈利能力反而还增加了近2个百分点呢。
换一个角度,剔除掉资产损失、政府补助和处置股权,只是简单的来看公司的经营利润(收入-成本-税金-期间费用)
2018年是15.25亿
2019年是17.45亿
——同比是在增加哦。
所以,毛利率下降导致的不妙,并非如此。
Q3 销售费用超过行业水平,然后?
药企销售费用里面的不可描述,路人皆知。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同行对比,这个指标当然很重要。一眼看去,华润三九的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确实是比同行要高:
华润三九----------------44.55%
同仁堂-------------------20.68%
云南白药----------------14.01%
可是,只说费用消耗,不谈产品盈利,这样的对比是无价值的。华润三九,除了销售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要比同行高,ta的毛利率也要比同行高不少呀。
华润三九----------------67.15%
同仁堂-------------------48.99%
云南白药----------------28.57%
如果非要拿这个说事,一定把毛利率和销售费用占比放在一起。这两者的关联度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华润三九面临着自己的问题:
两票制下,药企未来如何发展;
如何扩大研发能力,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
……
不过,前文的三个问题,都不能算作情况不太妙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