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乌龟壳引出的生物资产案例
明朝凌濛初的《拍案惊奇》中,有一回书:“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讲了一个通过生物资产意外发财的故事。
文中的主人公“倒运汉”姓文,名实,字若虚。有次和朋友出海去做生意,因手头没有多少银子,置办不了贵重的货物,看到满街上筐篮里装的卖的,都是一种叫做“洞庭红”的橘子。“红如喷火,巨若悬星。皮未皲,尚有余酸;霜未降,不可多得。原殊苏井诸家树,亦非李氏千头奴。较广似曰难兄,比福亦云具体。”
说的是这种名叫“洞庭红”的橘子,和广橘、福橘相似,只是初出时味略少酸,后来熟了,却也甜美,比福橘之价十分之一。即这种橘子物美价廉,文若虚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装上竹篓,雇人挑了下船。
会计准则中,将生物资产分为了生产性、消耗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按照生物资产的分类,橘子“洞庭红”属于消耗性生物资产。
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代售的牲畜等。橘子“洞庭红”就是为了出售是持有的,其成本很简单,不是文若虚自己种植的橘子树生长的,没有生产成本,只有一两银子的购买成本。
文若虚将橘子“洞庭红”,转运到海外吉零国,平常不起眼的东西,却赚了大钱。原来文若虚卖时,不是论斤,而是论个。同时吉零国的货币以银为钱,上有文采。有等龙凤文的最贵重,其次人物,又次禽兽,又次树木,最下通用的是水草。却都是银铸的,分两不异。买文若虚橘子,给的都是水草纹的,吉零国的人都道是用下等钱买了好东西,却不知在中国,不分纹饰,只以银子的重量分钱的多少。文若虚的橘子总共卖了差不多一千个水草纹的钱,到舱里把一个钱秤一秤,有八钱七分多重。我们只算0.8两,0.8*1000=800两。文若虚本钱一两银子的货,卖了足有八百余两银子,足见这次买卖的利润之高了。
这还不算奇的,更奇的还在后面。回国时,货船经过一个荒岛。文若虚到岛上走了一圈,见到床大一个败龟壳,自己想到:锯将开来,一盖一板,各置四足,便是两张床。他只出了一点力气,将龟壳拖到船上,也不管同船的笑他做了偌大的乌龟买卖,将其带回了国中。
却不知就是这个大龟壳让他发了大财。原来这不是简单的乌龟,而是鼍龙。波斯商人告诉众人道:龙生九子,内有一种为鼍龙,其皮可以幔鼓,声闻百里,谓之鼍鼓。鼍龙万岁,到底蜕下此壳成龙。此壳有二十四肋,按天上二十四气。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若是肋未完成时节,成不得龙,蜕不得壳。也有生捉得他来,只好将皮幔鼓,其肋中也未有东西。直待二十四肋,肋肋完全,节节珠满,然后蜕了壳变龙而去。故此是天然蜕下,气候俱到、肋节俱完的,与生擒活捉、寿数未满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为了验证其实,波斯商人给众人看了其中一颗夜明珠,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讨个黑漆的盘放在暗处,其珠滚一个不定,闪闪烁烁,约有尺余亮处。
这一鼍龙,按会计准则,应该归属于生物资产中的哪一类呢?显然划入生产性生物资产与消耗性生物资产都不合适,那么按照排除法,就只能划入公益性生物资产了。
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保护森林植被、环境保护,具有服务潜能的资产,比如: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能带来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的效能,风景林具有美化环境,休息游览的效能等,这些资产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必须予以核算。
根据这一定义,以及对公益性资产种类的列举,鼍龙划入公益性生物资产似有不妥。但按笔者理解,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生物资产,都应该是公益性的生物资产,比如说我国的大熊猫。所以如果真有鼍龙这一生物资产,也应该列入濒危动物物种加以保护,在会计上分类,也宜将其归入公益性生物资产。
公益性生物资产,又分自行营造的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天然起源的公益性生物资产。文章中的鼍龙应该属于天然起源的公益性生物资产。
正是这一天然起源公益性生物资产的超高价值,让文若虚发了意外之财,这一鼍龙壳最后得以销售白银五万两,波斯商人还说是捡了大便宜,物有超值。蜕下此壳成龙的鼍龙,在天有灵,应该感到无比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