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笔汇款查出的惊天大案
电视剧《东方》,讲了一个运用财务知识,侦破惊天大案的故事。
缘起:美蒋潜伏在北京的敌特“万能台”,将毛泽东专列出访苏联的消息报告了台湾。逃到台湾的蒋介石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针对毛泽东的出访秘密策划了一起刺杀阴谋。这一阴谋最终由于部队和人民群众的严密布防而挫败,侦办过程中我方人员高度重视,案件交由李克农同志负责侦破。
突破口:李克农根据多年的经验,判断敌特组织开展如此大的活动,必需大量的经费,敌特份子不可能自己掏腰包开展活动。于是,查钱,查钱的来源成为了整个案件的突破口。
一波三折:原以为通过对境外汇款的侦查,可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可是北京范围内,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的境外汇款,案情一度陷入困境。
那么,不是境外汇款,有没有境内的大额汇款呢?新中国刚刚成立,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屈指可数,自然境外汇款较少,好查。境内的大额汇款量肯定要比境外的汇款量大,侦查起来也没有那么快捷方便了。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天津,侦察员查到,近期有两笔来自香港经由天津转到北京的大额汇款。这两笔汇款虽然经过天津中转了一下,但实质还是从香港汇出的。为什么要经天津中转,不直接汇款到北京呢,显然就是为了转移视线,这马上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并开始侦查收款人,以便最终查出隐藏的敌特。
表面上看,收款人是“计爱琳”,而实际收款的沈德乾是周口店中华窑业公司总经理,可以解释为业务上的往来资金。但侦查人员监听到沈德乾与妻计致玫吵架时,要他将钱还给其妹计采楠。逼急了的沈德乾说道:“你们哪来的钱我还不知道?我给你们报告了,谁也活不了。”一语泄露天机。侦查人员通过对计采楠进行侦查,发现她在新桥贸易总公司中入有两股,一股是计采楠的名字,另一股就是用的“计爱琳”这一化名。这样,收款人就对上了号,就是计采楠。
计采楠的背后肯定还有人,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用电量惊人的普通居民。正当侦查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公安部电侦组侦测到一个特殊情况,一个名叫计旭的普通居民,用电量特别惊人。这一现象不符合常理。
很快计旭便引起了侦查人员的注意,他竟然是计采楠的弟弟,计旭很有可能就是隐藏在计采楠身后的潜伏特务。侦查人员通过类似于会计人员查阅会计档案一样,对敌特人员的档案进行彻夜查阅,并未发现计旭的档案,但发现了一个名叫计兆祥的档案,两人会不会就是同一人呢?
通过对计兆祥的照片与计旭真人进行暗中比对,确定了所谓的计旭就是计兆祥。
顺藤摸瓜,侦破大案。李克农知道,刺杀毛主席这样的大案,不可能就是计旭等人能够完成的,肯定还有详细的行动方案,于是他们放长线钓大鱼,一举抓获了空降的敌特,找出了170个参加行动的人员名单,缴获了行动方案,收网抓捕,顺利侦破大案。
从案件的侦破过程分析,里面多次运用了财务或相关知识。
首先是以活动经费为突破口,如此大型活动,肯定需要大额经费,查找经费来源,便成为突破口。通过查找大额资金来源,查出来源于香港的两笔大额资金。
其次,通过侦查资金的去向,侦查收款人,查找隐藏的敌特。根据资金的来龙去脉,很快锁定了敌特份子。
第三,通过用电量,侦查特殊情况,敌特发报所用电台,耗电量巨大,这一现象不符合普通居民用电量的常理。生产企业的财务也经常考核企业用电量指标,并进行研究分析对比。通过这一情况,锁定了敌特份子潜伏的电台。
第四,通过类似财务人员查阅会计档案一样,查找敌特档案资料,确定了计兆祥,与化名计旭的敌特,实际就是同一人,就是潜伏的特务,并且结合用电量,共同锁定了计旭就是敌特发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