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遗书、锦囊妙计与财务预测
郭嘉是三国中曹魏集团的重要谋士。作为谋士,他们需要对宏观局势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宏观预测与研判,为集团提供参考和建议,便于集团的决策。郭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乱纳甄氏,郭嘉遗计定辽东”中写道,曹操平定并州之后,商议西击乌桓,曹洪等人以为袁氏兄弟势穷力尽,远投沙漠,不足为虑,且恐刘表、刘备乘虚袭许都。独郭嘉对宏观局势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预测与研判,认为: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袁氏兄弟与乌桓有恩,此时不除,定为后患;刘表如重用刘备,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所以刘表、刘备不足为虑。曹操大为赞赏,于是进兵乌桓。
从郭嘉上述对曹操的建议来看,他一是分析了西击乌桓的必要性,即袁氏兄弟与乌桓有恩,乌桓肯定会收留袁氏兄弟,并帮助袁氏兄弟,必将留下后患。同时,他预测出西击乌桓必定胜利,因为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第三,他预测刘表与刘备不足为患,在于他们不能真正形成具有核心凝聚力的集团。财务预测需要知己知彼,充分了解对方,充分评估自身实力,充分了解现实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预测。郭嘉以上的预测正是基于这些基础之上的,所以很快说服了曹操,采用他的策略。
财务预测之后,在实施的过程之中,肯定会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预测并不是死的,预测有时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曹操在进兵途中,黄沙漠漠,狂风四起,道路崎岖,人马难行,操有回军之意,问于郭嘉。郭嘉此时不伏水土,卧病在车,根据情况的变化,再次进行预测并调整策略:兵贵神速,以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采用他的计策,一举平定乌桓。
最难得的是曹操平定乌桓之后,郭嘉已经去世了,袁氏兄弟又逃往了辽东,郭嘉还有遗书给曹操,其实也是预测袁氏兄弟到辽东之后,曹操如何平定辽东。书中写道:“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书中对辽东太守公孙康、袁氏兄弟、曹操集团三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然后定下缓图之计。曹操依计而行,一举平定辽东。
其实三国里面,最擅长财务预测的还不是郭嘉,而是诸葛亮。他最出名的财务预测是刘备三顾茅庐之时的隆中对,即对当时天下大势的预测分析,并根据对天下大势的综合研判,为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观战略策略。从诸葛亮的隆中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财务预测,不仅仅是财务专业的预测,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等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做财务预测,需要有跨界的才能。这从郭嘉的遗计中也可以看出,甚至包括了心理学的内容。最典型的财务预测需要跨界的才能,是诸葛亮“两借”,一是草船借箭,二是借东风,这里面写的都是诸葛亮具备的天文方面的才能,不然他不会预测到江上有雾,也不会预测到长江之上,冬天会起东风。
三国里面,写预测的还有许多,比如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写刘备到东吴娶亲,诸葛亮给了随刘备一同前往的赵云三个锦囊,要他依计而行。这便是充分预测到了刘备一行到东吴后,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根据情况,分别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定下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刘备和赵云依计而行,刘备不仅娶得孙夫人,而且安然而归,甚至还嘲笑“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
和郭嘉一样,诸葛亮死后,也有遗计,这也是诸葛亮生前对死后之事,进行了充分的预测分析而定下的策略。第一百零五回“武侯预伏锦囊计,魏主拆取承露盘”中写道,魏延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时,马岱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诸葛亮首先预测到了魏延必反,同时也预测到了马岱的忠诚,托以重任。授以计策,让魏延在马上大叫“谁敢杀我?”时杀魏延,是让魏延当此之时去了防范之心,好让马岱乘机下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预测更是如此。财务预测不仅仅是财务专业的预测,涉及到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政策、外部市场行情、消费群体的变化喜好、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占有率、行业平均利润率、市场变化趋势、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变化、新产品的研发、资金的需求等方方面面。企业只有在正确分析宏观经济走向,定准自身的坐标,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预测未来事项,据此定下企业的发展策略,才能取得如郭嘉遗书和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