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啃下合同审核这块硬骨头--试从财务角度分析(二)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合同审核中的大体思路和常见问题,由于本篇内容的立意是关于财务部门对合同审核中的内容。因此,本部分将尽量围绕财务角度进行展开,篇幅的长短可以为审核合同时应投入的时间的长短和精力的大小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合同的结构是否完整全面
这是对合同的整体把握,也是快速阅读合同必经的一步,一份相对完整的合同参考《合同法》的规定,至少应该包括: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上述内容是在合同法中规定的一般条款,通过此部分我们可知一份合同的基本框架至少应包括交易对手是谁,进行何种交易,如何进行交易以及交易纠纷如何解决。如果欠缺某一部分的合同条款,则需要进行补充修改。
二、合同的基本逻辑是否合理
这是在掌握了合同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内容,比较常见的审核思路是按照合同条款的顺序依次完成,下面我们分别说一下常见的问题:
1、主体适格性:一般关注合同当事人的信息,这部分主要是审核交易主体的适格性,关系到我们后面债权或债务的成立,发票的开具等问题,对于财务人员应该予以重视,如果没有完善的供应商名录的企业更应关注此部分,包括以往的资金结算、纠纷处理等,应该在拿到这份合同时予以初步判断。
如果是一份初次合作的合同,更要特别注意上文提及的主体适格性,比如签订合同的主体与招投标是否一致,工商查询是否是一个正常存续的企业,对于特殊的资质是否已经获取,这些内容都直接关系到合同是否能正常履行至关重要的因素。
2、合同的获利情况:这部分主要和业务部门关系更大,作为财务人员主要是对此部分复核,通常情况业务人员对合同的盈利或毛利应该为第一责任人,但如果公司的业绩考核和激励策略比较突进或没有完善的考核体系,则财务部门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意识。
昨天的公众号有朋友在后台回复说:“在合同审核时产品定价、毛利(把时间成本也算进去)也要有专门的部门去审核,这样可能更全面一些。”
这个回复提醒了我,在合同中除了对于法律形式和资金、收入确认等内容的审核,还应该从合同执行的层面进行审核,很多时候一单合同从签订的那刻起就注定赔钱,而作为财务人员在对合同进行审核的时候如果发现合同执行后会形成损失,应该予以提示。
 
签订无利润或亏损合同的情形通常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由于公司出于某些经营层面的考虑而签订,例如加快周转存货或某些标杆意义的项目工程等;另一种则可能存在一定的操作失误。我们的审核合同应该主要针对第二种情形,而通常情况下财务是很难通过合同判断上述目的的,所以这里建议以“提示”或“建议”的形式在合同中予以说明。
3、权利义务的转移:这点一方面关系到我们收入或成本费用的确认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履约先后带来的风险问题。对这个内容的审核,我通常会关注以下内容:
1)是否有验收环节,验收环节前后对于货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谁承担;
2)权利义务的转移时点是否清晰客观且存在可供参考的外部依据;
3)我方是否存在提前支付货款而无法取得货物所有权的情形,或虽取得货物但其所有权存在限制的情形,对于这个内容还需要确认何种原因造成;
4)若存在一定的履约风险,我方是否在合同中明确了对应的违约责任,以及违约责任的范围。
4、违约问题带来的相关问题,这里主要考虑违约带来的损失是否可弥补,双方的违约责任是否对等,违约的风险是否可量化或客观,合同约定的违约风险范围是否已经涵盖了可能遇见的所有风险。
下一篇内容,我会继续对于合同审核中的一些细节展开进一步讨论,并找一些我在以往审核合同中发现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阅读平台上看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