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税务预警,应对不利,可能被转稽查
大数据筛查税务风险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纳税人税务风险暴露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大。
从税务风险管理角度看,税务机关对大数据风险扫描过的纳税人要进行分类(贴标签),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的方法。
无风险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不打扰。
低风险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的管理方法是预提醒。
中风险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的管理方法是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或大企业审计。
高风险的纳税人,税务机关采取的管理方法是直接启动税务稽查。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企业实际,凡是接到主管税务机关通知要求针对下发税务疑点信息写情况说明的,可以理解为“低风险”——“预提醒”,只要应对的好税务机关满意,基本是不会转到纳税评估甚至稽查的。
我曾经协助一些企业在应对税务疑点信息方面转危为安,比如,某国企单位,企业自己第一次写的情况说明税局并不满意,派去的财务人员被狠狠的批评一顿,财务总担心问题走向发生不利变化,担心转评估或稽查,邀请我来协助,后来顺利过关,转危为安。当然,处理方法对于懂的人来讲并不复杂,就是分析疑点信息背后的业务实质,并按照税法规则如实写好情况说明,错的要认,该交的税要交,不该交的在积极沟通的前提下争取不交。
接到税务疑点信息,应对不利的情况下,事情可能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类似案例很多,有的企业就没那么幸运,最开始是主管局下发疑点,询问情况,但是,后来,移交给了稽查。
除了主管局明确认为构成偷逃骗抗虚开以外,一般很少会直接移交稽查的,更多的可能是企业自己的问题,要么态度上不积极配合,要么业务不精通乱应对,要么没把事搞清楚就乱找关系把简单事情复杂化了,等等。
企业遇到涉税事项,第一时间想的不应该是找关系,而是先把情况分析清楚,要对性质进行判断,要搞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事,多大风险,有哪些解决途径,分析利与弊,然后再研究怎么应对,这才是上策。
那关系重不重要呢?重要!非常重要!
当有税法上的空间时,关系非常重要!
谁来判断税法上有没有空间呢?当然是专业的人。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句话永不过时。
明明是税的事,有的老板直接去应对,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因为你不懂税法的奥秘,你不懂税务机关管理的奥秘,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
为什么解决企业税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和财务人对话,就是有的老板对自己公司税的事莫名的自信,而财务总的一句话可能就道破了企业存在的税务问题本质。
所以,与财务总对话,这样才能获得第一手信息,信息来源可靠的情况下再去分析税收问题,才不至于走偏,应对自然轻松自如,方向把控自然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