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告懂经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时表示,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化发展,是划时代的变化。他解释说,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快速扩张为主,主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而高质量发展则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个进步既表现在物质生产方面,包括服务业提供的服务质量,同时也涉及到制度的成熟化,联系着整个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这一点为我们现阶段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标准,对引领我们各个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张立群认为,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到管理创新,多个方面依靠创新因素,对于实现高质量增长是一个基础性的支撑。对实体经济的重视表明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的历史阶段,通过实体经济由大转强,来带动实现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张立群强调,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矛盾,必须要依靠高质量的发展,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十九大对中国未来蓝图作了明确科学的安排和部署,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看得更加清晰,前景令人鼓舞,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斗志昂扬,走好经济建设的现代化道路。”
著名经济学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增长,现在更加平衡,相对于过去,逐步走向平衡。比如现在我们的增长主要动力是居民的消费,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依靠固定资产大规模投入。
二是由于增长更多依赖于国内的消费,所以增长给百姓带来的实惠比以前更多了,像网购、旅游等,都成为社会热点。
三是现在的增长更多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创新。每天都看到、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报道,某一项工程、某一个技术,某一些投资的大的项目完工了,而且处在世界领先位置,这是科技创新带来的高质量增长。高质量增长另一个方面就是国际、国外关系更加平衡。比如相比2007年,现在增长内外更平衡,增长不是像过去依赖国际市场了。2007年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接近9%,现在这个数字在2%左右,所以我们抵御国际市场各种各样风浪的能力比五年前强多了。上述几个方面告诉我们,增长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李稻葵认为,要继续提升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是劳动力素质还需要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就是劳动者在国际市场上和德国、美国、欧洲以及日本劳动者相比,有没有优势?劳动效率、生产率能不能提高?这是长期的任务。
二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保持目前良好的态势,要在不同领域一点一点突破国际的竞争压力,能够在更多的技术领域领先。
三是保持经济稳定性,这高质量增长非常重要的一点。尤其是金融方面,绝对不能让其对实体经济产生任何冲击。
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方面,首先,经济结构的布局要更加合理,比如未来的经济结构要越来越侧重于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其次,经济创新体制要完善,要给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创造更好的环境。
再者,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时效性非常强的金融监管和调整体系,坚决消灭任何金融危机的可能。因为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金融危机最有可能对不断成长的经济体带来最大伤害的冲击。
另外,宏观调控体制必须完善,作为现代经济体,宏观经济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波动,这是当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宏观调控体制不仅是要在市场机制,比如利率、汇率等政策方面调整,其实很大程度上也要求监管体制,还有行政管理体制要跟得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行政、市场等办法的综合运用,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