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随机检查(Ramdom Audits)(专题二)
风控君在《创新|“放管服”天平模型:事中事后监管怎么做?(开篇)》中承诺“把OECD先进成熟的监管经验和做法系统的介绍给大家,与大家一起讨论更加符合税收现代化理念的税收监管应该如何设计和实施。”现在,世界审计组织的内部控制文件(INTOSAI 9100)已经翻译好,可以跟大家聊聊“事中事后监管”话题了。
无独有偶,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组织了11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系列讲座,风控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事中事后监管”将成为国家治理的另一个主攻方向。当下,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现代化的税收监管方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况,“打虚打骗”的形势如此严峻呢?
大家都知道“双随机一公开”是目前全国推行的监管方式,其中,随机检查是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到底什么是随机检查呢?税务机关又该如何实施呢?
风控君在《观海|美国税收管理学习笔记(11):联邦税务局查税(IRS Audits)》一文中已经做出说明,从世界范围内看,各国税务机关的税务检查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邮件检查。这是严重程度最低的检查方式,税务机关对性质较轻、风险较低的税务问题,通过邮件的方式告知纳税人相关问题和法律后果,要求纳税人做出说明。
二是办公室检查。这是更为严重的检查方式,税务机关针对一些较为重大的涉税问题要求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公室来接受询问和提供证据。
三是实地检查。这是最为严重的检查方式,税务机关针对性质严重、风险较高的税务问题,将到纳税人家里、经营场所等地点现场开展检查。
以上三种都属于相关检查(Related examinations)。
四是随机检查。随机检查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随机。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在纳税人的申报表中随机选择检查对象实施检查,这类检查通常用于估算税收缺口。风控君在《美国税局:2016年税收缺口和纳税负担 第二章》详细介绍了。
另一种是基于计算机筛选的随机检查。申报表完全根据预先设计的统计公式选出。税局将纳税人申报表和相似申报表的「规则」对比,通过计算机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申报表,按照按照一定比例选择检查。
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已经逐渐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税收管理方式,风控君认为以风险识别、分析为基础的税务稽查方式也符合随机检查的理念,属于后一种随机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