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财税之文字游戏
时光如厚爱
荆棘似深情
人生本逆旅
你亦是行人
自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横空出世,到2014年的修正,再到2017年新金融工具准则,越来越像奇妙文字组合游戏。
地球人都知道金融资产的确认、体现了业务模式和现金流量特征(听不懂、但是感觉有点高大上)。
业务模式就是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对金融资产进行管理的方式,是为了收回本金获取利息,还是投机倒把。其实就是初心。
合同现金流量就是金融工具形成的合同中涉及的现金流动情况,是支付还是收取,对应的金额是多少,和现金流量表差不多一个意思。
1、心脏好的
一般情况叫“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纯情无邪,玩的就是心跳,搞得就是钱钱。
2、心脏不好的
心脏不好的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个就是为了照顾心脏病患者。就是为了让有业绩压力的公司也能愉快的玩耍。这其实是新金融工具准则故意卖的破绽。但是只要初始计入“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后挂掉的时候也就没办法正大光明的进利润表了,而是直接进祖坟(未分配利润)。
这些利得和损失不让你直接当期利润,一方面是防止企业操纵利润。另一方面这些利得和损失可能是纸上富贵,需要落袋为安。例如:你的股票大涨了一把,由于你还没有抛掉,此时可能是纸上富贵,不能直接计入利润表,不然你会涉嫌吹牛。但是此时你确实是一时“股神”,怎样宣扬你的宏伟战绩呢?大佬们发明创造了“其他综合收益”这货暂时安抚你,等你落袋为安的时候再正大光明的进利润表扬名立万。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不能来回重分类。因为这本身就是准则故意卖的破绽。再来回重分类的话,难免有人会上演"帽子戏法",人为调节利润。“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的前世好像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家伙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小弟弟叫“其他权益工具”,长的很像,但是"其他权益工具”属于权益类科目,“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是资产类科目,泾渭还是有点小分明。
“其他权益工具”核算企业发行可以归类为权益的各种金融工具。典型如优先股、永续债。金融工具本身就是一种合同。合同的一方是金融资产,另一方就是金融负债或者权益工具。
其实会计核算有时候往往是不对称的,就像地球不是圆的一样。简单来说:金融资产是“甲方大爷”的权利,卑微的乙方必然存在义务,只是这种义务可能是还本付息,也可能会“以身相许”。但是不管是给钱还是给人,如果甲方大爷的利益是确定的,那就属于金融负债,如果不确定,那就是权益工具。
二、债权投资
1、不忘初心
就是之前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现在叫“债权投资”,摊余成本计量。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合同现金流,不忘初心,牢记始终地追求还本付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主要是债权投资,就是去买其他公司发行的债券,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这种业务模式仅以收取利息和收回本金为目的,正常情况下,不会出售,收回本息就完事。
2、二意三心
既想获取现金流又想出售的叫”其他债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这”持有意图”叫企业自由发挥,准则不管。
三、总结发言
四、衍生工具
这个更刺激,属于会计界赌神。
衍生工具是相对于原生工具而言的。货币、债券、股票等称为原生工具。而那些价值依赖于原生金融工具的金融产品叫衍生工具。衍生工具是依附于货币、债券、股票等原生工具而产生的,有点像寄生虫一样。
金融衍生工具一般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互换合约。它们在交易中主要用于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
比如我们俩打赌,今年底、我的公众号发文章如果超过100篇,你给我100万。如果低于100篇,我给你100万。
这场你死我活的革命斗争只有到年底才能揭晓,此刻的你我可能有点懵XX,有点找不到北,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是福还是祸?是资产还是负债?
王耀武会计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