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会计教育界的黄埔军校
本月中国人民大学迎来了85周年校庆,85个春秋比新中国还要年长一代,但在国内高校里好像还真不太敢说自己历史悠久,毕竟不管真假自称百年高校的至少有七八十家。但要比红色基因、根红苗正,追溯到1937年陕北公学的人大在国内高校中的地位绝对是首屈一指,虽然也有个别高校红色基因历史可能比人大更早一些,但在传承上应该比不过人大。中国人民大学这个名字是1949年12月定下的,1950年10月3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就是人大在10月庆生的原因。
人大在中国会计学术江湖有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建国初期如果说其为武林盟主,可能感觉有点过溢,但好像也没有哪家高校敢说自己的会计学科地位一定比人大强。特别是50年代人大的会计研究生班,为中国高校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会计师资,很多后来成长为中国会计学泰斗级的人物。用个有点俗但还比较恰当的比喻就是人大会计研究生班可以称为新中国会计教育界的黄埔军校。改革开放以后虽然人大会计地位肯定不及50年代,但在江湖上肯定是有一号的山头。
一所高校某个学科专业实力比较强,通常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及优秀的师资传承。比如厦大会计专业从民国延续到新中国一脉传承,上财则由国立上海商学院、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等多家大学高水平会计专业加持。但人大会计可以说完全是在新中国时期平地起高楼建立起来的,基本上没有从人大前身那里得到什么传承。陕北公学期间(1937.7-1939.7)目的是培养革命干部,没有会计课程。华北联合大学期间(1939.7-1948.8)法政学院设有财经系但课表里查不到会计相关课程。华北大学期间(1948.8-1949.12)也查不到开设有会计课程的资料。只有合并成立华北大学的另一支北方大学(1945.11-1948.8)设有财经学院可以查到曾开设过会计课程。
人大会计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能有这个奇迹完全是新中国对人大建设定位的结果。
1949年12月中央政府政务院《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中对学校的定位就是“为适应国家建设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接受苏联先进的建设经验,并聘请苏联教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新国家的各种建设干部”。
会计最狭义、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记账”,记账最初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无论是自己生活还是做买卖经营,记不记账,如何记账只是自我的需求,与外界无关。今天你去摆个地摊依然如此。但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你的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你记不记账,如何记账就由不得你。合伙、股份制经营就要涉及到股东间的盈余分配,特别是国家通过税收形式也要参与到各种经营行为的分配,这时记账就是必需品,并且不能是自己看懂就行,要有规则、有标准。当然如果政府收税对你采取定额制,不是按收入、利润等一个变动金额的比率计算,每月交固定税金,你依然可以自己选择记账或者不记账,记流水账还是复式账。比如今天个体工商户开个小吃店就可以这样。当生产经营规模到一定规模记账成为必需品时,记账就需要一定的技术,这个技术你很可能不具备,需要专门找人来干这件事于是就有“会计”这个职业,基于“记账技术”这个基础后续不断演化、不断扩展就进化成为会计学科。国家基于税收、统计等需求,市场基于可比性等需求,就需要统一记账方法和技术,于是就有了法定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个体手工业改造为集体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最后变为全民所有制企业。这样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会计记账基本就不存在“对私”行为,全部为“公事”,公事公办就必须按政府统一规则操作。
上面为什么啰嗦了这么多“会计是怎么一回事”?就是要说明白为什么人大的会计能在基本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一步登天。新中国一成立,甚至在成立之前就已决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学习苏联。苏联是当时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标杆,有其独特的一套计划经济体制和国家经济核算体系,会计当然也不例外。虽然苏联会计也不可能脱离复式借贷记账,但计划经济毕竟与市场经济有着巨大的不同,会计核算自然有很大差别。单说会计科目设置这一项,会计专家如果以前没接触过苏联体系的会计科目根本不明所以。而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除了中国传统及传统改良记账法,就是西式记账法。西式记账法基本都是学习自欧美、日本,日本也是学习欧美,当然这里的“欧”主要是西欧,好像还没听过说民国时期有哪位会计学者是留苏归来,即使有也没有应用的土壤。所以到新中国成立全面学习苏联时,中国基本没有学习过苏联会计的学者,各大院校教授都是学习的欧美借贷记账法。此时应运而生的人大,国家定位就是学习苏联,聘请苏联专家授课,人大自然顺势扶摇直上。
建国初期我国在各个领域引入的苏联专家超过五千人,广泛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业、高校、科研及国防等单位。这其中就有部分苏联会计专家,他们有的在财政部、商业部等国家部委参与会计制度等顶层政策制定规划,有的到企业担任总会计师等职务指导企业经营,还有就是去高校传道授业解惑。
1950年至1960年全国进入高校指导教学的苏联专家有近千人,其中人大先后聘请有98人,占比超过十分之一,是聘请苏联专家最早、最多的高校。根据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国情,实际上我国聘任的苏联专家主要是以科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主,高校中也是如此,以理工科和俄语、政治占比最高,其他社科专家占比较低,低于20%。根据《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书中统计:“在这 98名苏联专家中,校长顾问4人,哲学5 人,政治经济学7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10人,计划统计5人,工业经济5人,农业经济3人,财政贸易15人,法律10人,外交5人,新闻2人,档案1人,俄语26人”。这其中主要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有两位:马卡洛夫和高恩诺夫,还有一位财务教授:毕尔曼。人大虽然聘请的苏联会计专家不多,但人也以稀为贵,足以支撑人大会计“革命圣地”的地位。
马卡洛夫,这个名字几乎可以说是我国会计学苏联时期的代名词,各种文献只要涉及到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提到苏联专家名字就是他。马卡洛夫对中国会计界的影响有多大?仅他提出的"会计阶级性"这个与会计学科自身根本没什么关系的问题,就让中国学者为此吵了几十年。这么有影响的一个人物,关于他生平履历资料却很少。
人大会计研究生班虽然一共仅举办三期,但从这里面走出了阎达五、王松年、阎金锷、杨宗昌、毛伯林、石成岳、贺南轩、王庆成、夏乐书、汪家祐等众多著名会计学教授,博、硕导。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那句“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关于人大会计研究生班具体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生活,2011年贺南轩教授在张为国教授的协助下完成了《会计名家贺南轩回忆录》,作为人大会计成长发展全过程的亲历者,该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还配有非常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和档案资料。回忆录由《财会月刊》编辑成电子书在网络分享。此外,《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收录有毛伯林、杨宗昌、王松年、汪家祐、夏乐书五位教授的回忆(本文后附相关段落节选)。王庆成、贺南轩两位教授也已完成口述历史,相关记录文稿已发布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官网,将收录入《会计口述历史》(第三辑)。上述教授的回忆可以把我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了解他们学习的课程,苏联专家的教学过程,感受他们之间珍贵的师生情,这里就不再赘述。
前面说了这么多建国初期人大会计有多牛,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人大当时根本没有会计系,也就是说五十年代人大虽然有会计研究生,但并没有全日制本、专科生。人大设有簿记核算教研室(后更名为工农业会计教研室、贸易会计教研室、财务会计教研室)隶属于财政系,为会计研究生及其他专业讲授会计课程。人大研究生班第一期学员,后留校任教的高治宇在其著作《中国会计发展简史》中记述:
现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簿记核算教研室的发展情况为例,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经济研究室,于1950年6月成立会计小组,最初成员有7人,同年7月22日苏联专家来校正式成立簿记核算教研室,归财政系领导,当时成员15人,内主讲教员6人,实习教员4人,资料员1人,研究生3人及口译1人。两年后,该室成员已增加到:教员22人,研究生63人,翻译7人,行政人员7人,由1950年的7人到1952年发展到近百余人。在教学任务方面相继成立了工业、农业、贸易、合作四个专业小组,担任十多门不同的课程。
1952年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和中国人民大学建校2周年,人大簿记核算教研室举办过一次“簿记核算展览会”。主要展示簿记核算教研室的发展和工作情况、苏联社会主义簿记核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我国国营企业簿记核算的改进和发展等。
五十年代人大虽然没有会计专业全日制本、专科生,但却培养了大批工业会计专业函授生。1951年11月人大决定试办函授专修班,招收北京、天津各有关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一年半,1952年开学。人大也是新中国最早开办函授教育的高校。人大函授教育设有工业会计专修班和专业班,1956年又增设了学制两年的工业会计函授夜校特别班。
人大会计的影响力还体现在会计专业书籍的翻译出版。建国初期人大翻译出版会计专业书籍有数十种,涉及很多会计领域,不少著作都是边教学边翻译出版,未定版之前就已大范围传播,所以版本众多,影响非常大。在此简单罗列几种:
《簿记核算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
《会计核算原理挂图》
《工业簿记核算挂图》
作者:马卡洛夫
《苏维埃贸易会计核算.上下》
作者:Н.И.伊里因
《国营农场会计核算》
作者:柯贝节夫
《农业机器站会计核算》
作者:米邱式金
《苏联对外贸易业务会计核算与分析》
作者:塔拉索夫
《国家银行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 上中下》
作者:墨·佛·包古拉夫斯基,阿·阿·帕维肖尔柯夫
《集体农庄会计核算 集体农庄的复式记帐制会计核算》
作者:毕克
《长期投资银行会计核算与业务技术》
作者:包古斯拉夫斯基
《工业簿记教程》
作者:木·赫·日布拉克
《工业会计核算》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工农业会计教研室编
《商业会计讲义》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贸易会计教研室编
综上,建国初期人大会计通过聘请苏联专家、举办研究生班、开展函授教育、翻译出版专业书籍等一系列开创性教学科研活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奠定了人大会计在全国高校的中心地位。本文在此人大校庆之际也只是做一些粗浅的介绍,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学者,特别是人大会计后学们,能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出版专著,也可以开展《马卡洛夫会计思想研究》等专题研究。
总之建国初期人大会计取得的成就,固然是基于特殊的历史机遇以及国家的顶层设计,但其中仍然有很多极具价值的方面值得大家去学习研究借鉴。历史的经验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指导我们的行动指南!
再次祝贺人大85周岁生日快乐!
《会计名家贺南轩回忆录》(可点下方原文链接)https://ckyk.yunzhan365.m/books/dznz/mobile/index.html
会计口述历史记录文稿:
王庆成:开创财务管理学 重塑政府会计学
贺南轩:我给我的会计人生打90分以上
https://www.snai.edu/uploadfiles/2021/12/hnx/mobil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