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成本影响深远,却容易被忽视的战略成本动因
受疫情影响,消费的疲软加剧了买方市场效应,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权越来越弱,产品的价格更多的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对手决定。在无法决定价格的情况下,成本的管控对利润的获取越来越重要。但同质产品间的制造成本差异越来越小,传统成本管控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激烈的竞争需要。
想要获取成本竞争优势,需要企业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对价值链甚至产业链、战略成本动因分析和产品定位等着手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站在战略的高度,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成本影响因素,可以将成本动因分为宏观战略层面成本动因和微观战术层面成本动因。战略成本动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长久深远,如通过大数据赋能驱动高效制造,实现生产数据的可收集、可提炼、可管控,运用数据科学改进制造流程,设计数据平台系统等提高生产管理和效率,将生产成本降低33%,设备综合效率提升21.4%、产品不良率降低20%等,这些成绩仅通过微观层的成本动因管控很难实现。
战略层面的成本动因又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指有关组织的经营规模、经营范围和采用的技术等的基本选择,它决定企业的基本经济形态和成本支出框架,在生产开始之前就已经形成,一旦确定很难变动。执行性成本动因指有关组织的流程和作业的选择,执行性成本管理在既定的生产要素下关注企业生产是否处于效率边界上。
战术层面的成本动因,主要存在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的有关作业之中,比如设备运转时间、生产工时、维修工时、物品搬运次数、订单数量等。经营性作业是作业基础成本法的焦点,是驱动日常经营性成本的因素,包括零部件数量、搬运次数、产品数量、顾客订单数量、退回产品数量等动因。
战略成本动因,主要通过决策与管理而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它不像战术层面是实实在在的生产经营作业带来的成本动因,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它具有更强的隐蔽性,通常隐藏在企业的重大决策、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之中,如企业规模、质量管理、技术应用等,从而在成本管理中容易被忽视。但它对企业的成本影响更大,更全面、更前瞻的影响企业成本。
据国外相关研究,这些无形的战略成本动因,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高达85%,那些可量化、有形的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仅占15%。因为产品的生产成本在设计之初已经决定,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的影响非常有限。而因企业规模、产能利用不同而导致单位成本负担不同的折旧费用、因上下游关系不同,对上游企业控制能力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的原料采购成本、因生产技术或管理技术不同,导致生产效率、材料用量、人工成本与效率等的不同对企业成本而言却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