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审阅者手记
近日《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正式出版面世了!
翻看手机微信记录,是今年3月30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会计口述历史项目工作组的尹成彦(YCY)老师发给我毛伯林老师的口述文章草稿,开启了我的《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审阅工作。
后续尹成彦、赵健老师通过腾讯文档陆续上传书稿,大概九月所有稿件审阅完毕。十一国庆节看到赵健老师朋友圈晒出本书编辑立信会计出版社孙勇老师给他的打印书稿,感觉至少有A4打印纸一包的厚度,如今书已全面上市,速度不可谓不快也。
《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较第一辑内容增加了一倍,总字数超过46.5万字,共有二十八位会计口述人讲述了三十位会计人的不平凡的故事(有两位“会二代”讲述了自己和父辈两代人的传承故事)。这些会计人主要都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由于各种因缘际会而与会计结缘,身处国家大时代的波涛中,个人命运也随之跌宕起伏,不变的是他们始终坚持学习、勤奋工作,对会计这份小职业大事业的执着、热爱与坚守。
有这样一位会计人,1930年出生在上海,从小家境殷实,父亲是执业医师,家里有洋房、汽车。12岁初中阶段就接触过会计相关课程,后免试进入复旦大学会计系。建国初期尚未大学毕业就曾在政府工作,听过顾准的报告。1952年被推荐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此班由前苏联专家参与教学,可以说是新中国会计的黄埔一期,本书中多位主人公都在此班学习过。后留校在人大任教,1957年被戴上资产阶级“右派”帽子,后被下放青海,1979年回到人大还是助教,1980年50岁时才评上讲师。1983年在评副教授、教授时,管人事副校长说没有带过“帽子”的人很多评不过来,所以请各系先把“右派”的名字拿下去再评。听到这句话他感到大概一辈子不可能再评上了。由此1985年年逾半百的他南下深圳,到新成立的深圳大学任教,第二年就评上副教授,又按规定满5年才评上教授,此时已经61周岁。他是深圳第一位会计教授、第一位注册会计师。他是谁?如此与国家政策环境息息相关的人生经历,更多的精彩细节你不想了解一下?
有这样一个群体,入学时本来学的是工科专业,准备做工程师。因1961年国家经济困难,需要经济人才,这个学校的4个系5个班200多人都被强制改学了财会专业。你听过这样的奇闻吗?因文革期间人才培养断档,“后来有一段时间全国**系统几乎所有的总会计师、财务处长都是我这一届的,我们正好担当起历史使命。真是歪打正着,学工科说不定没有那么出息,学财会一下子就出息了,到了领导岗位”这是这群年轻人中一位的自述回顾,你能想象会计人生还有这样的奇遇吗?如果你要知道他们所处的是哪个系统,一定会让你更为感慨不已。
有这样一所学校,文革期间财经院校大部分被关停的情况下,它则幸免于难,不但能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教师还到各市办班。它还为今天的中央财经大学保存了“革命火种”,你能猜到这是哪所院校吗?
有这样一个名词,当年跟现在的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一样火爆,而现在几乎没人使用了,这个词叫:会计电算化。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你能想象1979年财政部就给一家企业500万元搞计算机记账吗?财政部会计司司长的女儿,一位根红苗正的“会二代”她的会计人生如何写成一部中国会计数字化、信息化的简史。未来不论AI记账、财务机器人等发展成什么样,梳理中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历程你都绕不开她这篇口述历史。
有这样一次学术会议,会议竟然规定出“不能吵架、不能骂人、不能打架“的原则,你能想象这是一群财经院校专家教授参加的学术会议吗?而且会议激烈的开了一个星期都没结果,但一个行为最终让大家停止了争论。他们在讨论什么?是什么行为能让如此火爆的争论得出共识,并且影响后来的中国会计发展走向。
有这样一个组织,很多会计人都梦想加入,并为此努力付出过。它的长期掌舵人20多岁时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在被“关起来”的日子熟读马列,因一篇论文从江西冶金系统直接调到财政部,现实中实现了那句经典的小品台词“从街道办调到国务院,全家跟着都灿烂! “这个组织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这位掌舵人是丁平准。丁老的故事是本辑篇幅占比最大的,编辑时想删减都难以下手,只因为内容太重要、故事太精彩。他的那篇论文写的是什么?财政部为了调他支付出什么对价?开设律师事务所不需要工商登记,为什么开设会计师事务所要工商登记?为什么一件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导致财政部部长去中南海做检讨,并最终引起全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社会审计谁负责,财政部与审计署的那些恩恩怨怨故事…….,总之一句话都是亲历者讲出的内幕。
有这么一本书,里面拥有上面问题的所有答案,并且这些只是它所蕴含的冰山一角,这本书就是《会计口述历史》(第二辑)。
书中每个人的职业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共同汇聚见证了中国会计70余年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中国传统簿记与西方借贷记账法的杂合,到全面学习苏联会计模式,中国会计人在吸收国外会计理论经验同时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思考方式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文革期间出现的无账会计,从武侠小说角度来看可能算走到了会计的“最高境界”,但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改革开放后中国会计人又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己老老实实的从头开始,融入国际主流。
也许你担心自己会计知识不够,或者根本不懂会计,看不懂这些会计人的悲欢离合,其实这个担忧大可不必。虽然今日会计学术界已经走进“屠龙之术”的境界,世上本没有龙,练就了一身屠龙的本领,有些人活学活用降维打击到处杀鸡宰牛,有些人仍然坚守这最高武学并且不断精进,更多人前赴后继争学屠龙之术,虽然明知无用,但毕竟都公认这是武学的最高境界。然而书中这些会计人,都是勤勤恳恳的耕耘者,他们的时代也没那么高深的屠龙之术,都是可以学以致用、安家兴邦的老实学问。这些朴实语言,字里行间都是生活、都是时代、都是人生!
《会计口述历史》(第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