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股权激励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很多企业把股权激励当做灵丹妙药。我本人则认为,好的激励是一剂良药,否则是一剂毒药。
在这个全民投资,无股不富的时代,拥有股权自然是很多员工的梦想,一朝IPO成功或者被并购,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乃至上亿收入的也屡见不鲜。
华为、温氏等全员(之前)持股的成功,也给很多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记得九十年代初刚毕业时深大有位从华为出来的老师曾经评价,华为干的是共产主义,年轻人应该去试试。
纵观世界,思科、星巴克等实施大范围员工持股的公司,也曾经保持和正在保持持续的成长。更高、深层次的,资产证券化(包括股权)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其发展繁荣程度和社会的稳定性就会高出很多。
于是,很多企业把股权激励当做灵丹妙药。我本人则认为,好的激励是一剂良药,否则是一剂毒药。
总结下几点值得参考。
1、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做股权激励;
2、只有在上市通道的企业做股权激励才能得到实施和认可;
3、股权激励不患多而患不公平;
4、股权激励后不能失去核心,除非有很强的控制力和核心的影响力;
5、多多少少付点钱买股会更加珍惜;
6、股权激励是对过去的补偿还是对未来的激励和约束,这个要想清楚了;
7、员工单独持股的公司,一般在企业上市之后就面临二次创业;
8、股权激励后如果还是一言堂、家长管理,估计会失去很多效果;意味着治理结构需要根本变化;
9、股权激励、更要有约束;
10、一定范围内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企业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