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创新|《猫鼠游戏》与纳税创新的源起
问:冷老师,你说纳税创新中理念创新比技术创新还重要,在当前完善的税制环境下,你所谓的筹划理念还有创新空间吗?又是什么,触发你去搞纳税创新的?
答:是的,谈到纳税创新的源起,我必须提到一部电影——《猫鼠游戏》,又名《逍遥法外》(Catch Me IfYou Can),讲述了FBI探员卡尔(汤姆·汉克斯)与擅长伪造文件的罪犯小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之间进行的的一场场猫抓老鼠的较量的故事。该片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梦工场于2002年出品。这时的莱昂纳多,离他拿到“小金人”还有14年。
我很喜欢莱昂纳多在剧中的演绎,但我很更欣赏剧中,老弗兰克说的一段话,他说:两只小老鼠掉进了奶油桶,第一只很快就放弃了被淹死了,第二只却不放弃。它猛烈挣扎直到奶油搅拌成了黄油然后爬了出去。先生们,在这里我想说,我,是那第二只老鼠。
纳税创新,实际上就是“纳税筹划的创新”,它与“纳税筹划”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它是纳税筹划的升级版。而我之所以,钟情于“纳税创新”一词,主要是因为我想在传统的“纳税筹划”领域里寻求突破,具体来说纳税创新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纳税筹划技术的创新;二是,纳税筹划理念的创新。相对而言,我认为筹划理念的创新,远比相对筹划技术创新更重要。因为,正确的筹划理念是纳税创新的坚固的基点,没有了正确的筹划理念的支撑,纳税筹划只会在贪欲的漩涡中沉沦。如果纳税筹划是一湖水,有人向里面排污水,有人向里面注清流。湖边的人看见,湖里面的水漆黑一团,就说这是一个“坏”的湖;但若湖边的人看见,湖里面的水清澈见底,就说这是一个“好”的湖。而此时,我们要做的最主要工作就是,引清泉而荡浊流。
另外,我还非常欣赏,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在《财税法功能的定位及其当代变迁》一文中对“财税法功能的理论检视”的表述。他说:在我国,由于经济学对财政的研究起步较早,而财税法学则发端较晚,故而学界长期以来只偏重研究经济层面的“财税职能”。因此,学界多见有“财税职能”的研究,而罕见对“财税法功能”的探讨。一是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增加,二是私权利保护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财税法的立场也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从“管理”转向“法治”,从“治民之法”转向“治权之法”,从最初服务于财政权的技术工具演变为控制和规范公共财产权以保障和实现私人财产权的“理财之法”、“强国之道”。进一步看,作为“公共财产法”的财税法,以“公共性”和“财产性”为特征,将纳税人从调控受体变成了平等对象,使财税法摆脱了冰冷、单向的对抗属性,营造出一种合作的财税文化,而这种良性互动的国民关系对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至关重要。在依法治国的全景蓝图中,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财税法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对于治国安邦的基础性作用,那么或可由此探索出一条温和、有效、渐进的法治财税路径。
我认为,作为一个税法学者,有责任引导企业纳税人利用纳税筹划工具进行纳税管控,从而实现对私人财产权的保障;另外,我们还要让纳税筹划成为税企沟通的日常语言,让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与税务局平等对话,从而让纳税人摆脱野蛮的非法对抗,以营造出和谐的税企关系。
最后,还是套用《猫鼠游戏》中小弗兰克的一段台词,他说:绝对可以。两只小老鼠掉进一个奶油桶。第一只老鼠很快放弃了,淹死了。而第二只老鼠没有,他一直努力,直到把奶油搅拌成了黄油,然后它爬了出来。阿门。
我相信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有“使命”的,一部分人的使命是为世人所公认为“对”的事情,而努力一生,最后功成名就;而另一部人的使命则是为了改变世人对“对与错”的认识,而努力一生,但默默无闻。而我选择做后者,而这就是“纳税创新”的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