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不能承受之重
声明:本文由会说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中国会计视野。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
一个市场的生命力在于其信息披露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与其他高层次的板块相比,新三板显然就差了很多,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一直认为不规范的企业这么迅速挂牌
无独有偶,前几天有几个朋友同时在微信上发了中央台新闻联播一则关于股转公司从试点扩展到全国的视频新闻,并咨询我的看法。我一看,这不是2013年的旧新闻了吗?可见,新三板在民间被赋予了多大的期望。
更有甚者,很多人把进入股转系统称作为“上市”。某某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啦的声音不绝于耳。
不可否认,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全面实施“挂牌”股转以来,挂牌公司迅猛发展,这得益于行业管理层的推动、各级政府的扶持以及各类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的共同参与。可以说,新三板挂牌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是市场各中介(券商、律师、会计师和评估师等)的又一业务来源,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层面来看,新三板为部分企业融资、提升知名度、改善管理、资本退出、资产定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新三板的确不能承受“上市”之重任,这是整个资本市场对新三板的定位决定了的,也是目前企业状况决定了的。
首先,新三板的服务对象为中小微企业,虽然有个别从“上市”板块下来的大个头,毕竟也是少数;
其次,这里仅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转让,既然是非上市的,股东参与人数就不能突破一定的人数和“公募”的性质;
最后,一个市场的生命力在于其信息披露的全面、真实、准确、及时。与其他高层次的板块相比,新三板显然就差了很多,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一直认为不规范的企业这么迅速挂牌。
既然新三板不能给很多人带来如很多不良中介描述的那样的“梦想”,还是切实做好企业、改善管理,提升股东回报,花香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