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来给我们办退税的税务官午饭是自带三明治
工作10年后,第一次体会了企业税务从业人员们的日常——接待国家税务人员。在原来一个非常市场化竞争的国企,因为是做核算,没有与税务人员打交道;在杭州一个小民企里,因为阿里控股加持,有专门的税务团队,没有与税务人员打交道;到了这里,一个两大市属国企加持的合资公司,因为一笔财政补贴是否属于免税收入,被迫营业。
近年来税务的不断改革,国家和政府的各项降税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公众号的各种科普,12366的纳税服务平台的专业解答,很多政务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再加上长期不接触国内税务实务,让我恍然觉得税务局已经是一个服务型部门。今天啪啪几巴掌让我意识到,猫和老鼠这种天然属性仍然是主流。
不可否认,不管在哪,行政机构本质上都不会有太大差别。但今天的经历还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英国的时候,我们办退税的一个场景。英国的增值税是月度缴纳(到达一定规模界限后,需要月度预交),季度清缴,是真的清,也即多退少补。我们业务初期阶段,因为市场还未打开,大量的采购形成了库存,导致有好几次季度需要退税。
我以为交上去的税,要想退真金白银,肯定是漫漫长路。没想到申报后,很快就有税务工作人员提前邮件沟通约现场检查时间,因为他们要写退税报告提交上去。税务人员来之前,我还忐忑要怎么办,结果我们当时的外籍财务大姐非常淡定,说就把凭证搬给他们就行呀。
税务人员到了,一个扎着辫子的大叔,穿着T恤和短裤,就来了。安排一个会议室给他,凭证给他,然后人家就安安静静的看凭证,中间的午饭都是自己带的三明治解决的。下午看完走人,几天后报告提交上去,钱就到公司账上了。我碰到的作为甲方爸爸的审计,都没有这么爽快,更别说专门玩找茬游戏的内审了。
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国民背后的价值观不一样,发展阶段不同,不求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这样,至少也希望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关系不是纯粹的猫和老鼠,而是能够慢慢的走向一定程度的相互配合,合作共赢。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法规制度提高偷逃避税的成本,发现的从严治理,但是可否不要先假定有问题必须自证清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