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在你未知的领域指手画脚
搞税收的人都知道,税法是极其复杂的,一是税种很多,二是税收法律文件对同一事项规定多,实践应用要结合法律层级、法律适用原则以及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判断。
有些不是搞税收但是对税收懂一点皮毛的人自以为很懂,经常对税务处理指指点点,还自以为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比如,PPP项目的政府付费(本金+利息模式)收入,究竟按什么税目征收增值税,目前口径很多,有的按建筑服务,有的按企业管理服务,有的按贷款服务,有的全额有的差额确认计税依据,等等,具体要和当地主管税局来确认。不懂税的人把这个事看的很简单,认为那就是“费”,按6%征税,而且还在指责懂税的人,指责人家没有去看合同,指责人家没有拿合同作为依据说事,大家想想,如果这个不懂税的是一个中高层领导,这种武断的做派是不是极其危险,他在把大家向错误的方向引导而自己还不知道,身边又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其结果呢?不懂税的人都认为他说的是对的,如果他再向公司高层汇报对懂税的人横加指责,那又是什么后果呢?你只能祈祷你遇到了一个客观公正不是偏听偏信的好的大领导。
中国的税法,如果不是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实践执行中往往(不是全部)会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处理,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呢?就是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从刚才提到的PPP合同说,那个“费”是法律形式,但实质是什么呢?要结合合同约定内容去判断。当然,实践中确实有的地方按实质重于形式,有的地方按形式重于实质,具体要和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确认。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中国税法在执行中的复杂性,有的时候主管税局的想法很重要!
再比如,个税的问题,涉及不同部门工作对接问题,每月要计算核对申报,你在谈流程,人家在谈业务,不同部门的业务有交集但毕竟分属于不同领域,人家用自己理解的业务去评判你的领域的业务而且还自以为自己很懂,横加指责!再说一遍,税法博大精深,别拿那点皮毛嘚瑟了。
昨晚看到一个视频,一个从税务机关出来的人感叹生活的不易,我也转发了并加上评论“没有专业技能和人脉资源,在这个市场很难混的好。能给企业创造价值或规避重大税务风险,你就有价值!”想一想,如果你没有专业技能,怎么混的明白!这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人脉,怎么混的开?这是自信和保障!
我这个人,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看那些90后孩子般年龄的基层员工遇到被误解的时候,我也总想帮他们说说好话,有的时候还是起一定作用的,当然,领导们自然要全面衡量,大家如果感兴趣,我可以把我写给领导的话公开发表出来。我对我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可不像某些居心叵测的人,连正常工作交流都要给人家录音(当然有的也确实是工作需要,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清者自清,懂你的自然懂你!研究领域不同,最好不要跨界指点江上!还有一点,请尊重点70后,中华传统美德是尊老爱幼!对那些90后也别太狠,的确,这是职场,职场讲狼性,但也要讲人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