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这5年之~如果有机会是否还选择出来?
交接的人和审计预计本周末就来了,接下来就是开始新的旅程前的清理、受审和辩护阶段了,就此给这个系列打个结吧。
这5年,撕心裂肺过,纠结过,欢笑过,然而不管多么强烈的情绪都被回忆调上了色彩,都变得相对美好了。如果带着这5年的经历再回到2012年10月份,我是否还会选择出来呢?
虽然现在我期待的是在国内有安身之所,有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过这个阶段大家过的生活,但是我的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首先是物质方面的底气和面对陌生事物的勇气。
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依然跑不赢房价的上涨,但是在排除房子之外,我有了底气,不再那么怕什么突发事件,不再怕今天丢了工作明天就要露宿街头。
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2012年初过年时,家里打算买房子我只能拿出来2万时的窘迫以及父母那种不可置信的眼神。我也曾经非常质疑自己上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毕业的2年里拿着两三千的工资,住着集体宿舍,吃着食堂或者路边摊,并没有因为自己工作了,对家里有任何帮助。虽然现在我也还是疑惑,但是慢慢开始相信大学不是具体学到了什么,而是给自己了一些可能性,让自己有了一点点选择的权利。
虽然这几年大部分时间就是宿舍,办公室的两点一线,也没能像仍是的一个同事和朋友那样游遍欧洲,但是不再害怕去到陌生的地方,做未曾做过的事情。曾经,做什么事情或者要去哪里,我总是喜欢先查一堆资料、做一堆假设以从心底告诉自己不行,我做不到,然后可以心安理得的放弃。这几年的独自闯荡,工作中也是各种第一次,让我知道了未知没有那么恐怖,自己没有那么差劲。
做过的事情,成了是经验,没成是经历!
其次是自我的成长和认知。
其实这种成长,在哪里都会有,但是不同的环境会引向不同的路。我想象着2012年如果真的去了事务所,那么现在专业上一定比现在强,也许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比现在更大。但是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相对平和,不再那么怨天尤人,从自己筑建的壳里爬出来了一些。
现在这个岗位性质决定了在这个平台上我是相对有一点话语权的,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认知必然受此影响。这么多年被领导吊着,我相信还是有进步的,可惜自己看的不够清楚,希望下一个角色能够让我验证一下。
另外就是不可否认的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对我的影响,前面提到了关于旅游,另外就是他们个人生活至上,享受生活的态度多多少少的给我打上了一些烙印。
曾经我以为自己会很适应,也会喜欢国外的环境,因为自己属于人际关系缺根筋型的,又比较宅,不那么爱社交。但是这5年时间不足以扭转我二十几年形成的习惯,还是会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曾经我觉得移民的人不就是有钱或者有权么,是吃不到葡萄心理,现在我是真的佩服他们为了下一代的奉献,佩服他们努力突破舒适区在异乡打拼的勇气。
简言之,如果有机会驻外,请考虑:
1. 是否有一点好处巨大到让你完全无法拒绝,让你不管环境多艰辛都可以忍受,也许是物质也许是机会;
2. 一个陌生的不太容易融入的环境,你是否可以接受并找到自己排解的方式;
3. 成为社会的“非主流”是否对你并不产生很大影响;
4. 身体的适应能力,包括当地的环境、气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