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2017年咱们公司被稽查的可能性,请看这里!
在我国,税务稽查口径里面有个重要的指标,叫问题率,即立案检查的税务稽查案件中,确认税务不合规问题案件的比率。其实,以现有税法体系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看,问题率100%真的不能说是一个难题——题记。
每年似乎都有一个类似的文件,就像今年情人节前夕税务总局部署给全国稽查战线的税务官员一份大礼一般,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关于印发《2017年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的出台,虽然是给税务稽查官员们提出的硬指标,但实际上,剑指各行各业的企业。
税务稽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对于大部分的企业来说,接到稽查通知之后不外有两个感受:一是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谁,或者得罪了哪位税官?二是我是不是马上得找人,找些关系。
其实恰如很多老板通过看《新闻联播》来寻找趋势进而赚钱一样,企业如果希望了解或者说尽可能避免被稽查,那么认真学习和解读一下当年的《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至少可以知道自己到底当年是否属于税务稽查的“高危”范畴。
今天就按图索骥的分析一下,2017会将稽查之剑,剑指何方。
(一)严厉打击出口骗税行为
出口骗税确实属于最不劳而获的一种,应该来说也是最应该被稽查的情形。因为无论是对国计民生,还是实体经济,都毫无益处,而且也不属于企业税负过高而不得已选择的行为,因此查处了可以称为大快人心的行为。
目前关于出口骗税的管理越来越强化,税务部门组织了多个专门的秘密检查组,异地交叉检查出口骗税行为,如同中央巡视组般,四处检查。成果未知,但可知的是,纯粹的出口骗税行为生存的空间也如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越来越难了。
当然,目前的出口骗税的核心问题是海关和税务的数据并没有完全同步和充分共享,只要有信息不对称,就有跑风漏气的空间。
而对于2017年来说,除了货物出口退税将成为税务协查的重点外,对于跨境提供服务享受零税率并按规定实现了出口退税的企业,也将可能成为核查或税务检查的重点。
(二)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法行为
2016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关键转折点一年,在这一年里,营改增过后,金税三期系统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上线,宣告我国税务系统以省为单位的数据壁垒正式被打通。同时依托全国联通的税务数据信息网络,向全国税务系统先后推送了十余批次的增值税风险应对任务。这十余批次的增值税风险应对任务,既让全国一线的税务官员们疲于应对,每天追查走逃企业,联系企业提交必要的核查资料,核查企业提供的信息,填报各类报表,提交无数的报告;也让多个行业的企业陷入了无尽的痛苦,核查信息来自增值税发票上下游比对后的疑点,总体而言几乎没有枉杀,但有的是主动虚开,有的是主动接受虚开,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知所以接受了虚开。无论怎样,这个过程都造成了太多的企业被判补税或是出现了税收损失。
但从这个角度而言,2016基本可以作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收尾之年,至此,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市场将逐渐凋零。据此,也需要提醒自认增值税税负较高的企业,期待通过“找票”降低增值税税负的行为将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特别是因此给企业带来稽查检查的几率,将大幅提升。
(三)开展行业和区域性税收专项整治
2016年的税收关键词是——营改增,2017年稽查的关键词,则也可能与此有关。营改增的企业横跨了营业税与增值税,恰逢国地税联合稽查工作逐步走向成熟,新入围的行业们刚好拿来练手,所以,建筑业、房地产业可能2017年需要关注的税务稽查应对可能任务较重。
此外,伴随着营改增结束,另一个税制改革关键词——消费税改革也逐步提上日程,而作为消费税改革中最大的难点——成品油消费税改革也可能会排除万难实现大幅度的改革。而在此期间,对于幽灵企业转换品名,将进口原油(不征消费税)多轮倒卖换票成为消费税应税成品油供炼油厂抵扣消费税的行为,也可能成为稽查的重点。
(四)严厉查处涉税违法重大案件
对大型集团企业进行重点税源稽查是近几年的稽查流行词。2016年全年,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了摇号抽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稽查成果,应该说,很多集团企业为国家税收交出来一份意义重大的税收答卷。
2017年,可以预期的是这样的摇号还将轮到部分重点税源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应对庞杂的企业架构,多次数的境内境外并购重组,另一方面还可能需要提交千户集团的各类报表,同时还可能接受全集团的全国性的税务稽查应对。
家大业大,日子可能也不好过啊。
总之,随着各种行政规范不断进步,税务稽查的力度也将越来越强。但更需要期待的是,基层税务机关对税法的执行也能够更加规范,在本不低的税负压力下,能够通过规范执法,使企业在行政管理环节降低成本,则在实际稽查应对中,企业的税法遵从和配合度,也可能会更高。
总之,2017,税务稽查的应对难度会更大,也需要企业在增值税规范管理,营改增过渡期间企业税务自查等诸多方面,做好内功,进而降低税收风险。
稽查随着摇号制度上线后,除了企业自身存在重大疑点问题外,企业被稽查的可能性也存在了一定的随机性。但终究还需企业自身做好充分准备,而在此过程中做好内部的税务合规梳理和自查,很有可能会大幅降低税务稽查风险。老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