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热闹和门道
我之所以关注京东,是因为近些年来,我的生活、学习用品90%在网上采购,而这90%中的90%,又是京东直营。
8月的京东,甚是热闹。
1.助理变成“法定代表人”
媒体记者查阅工商资料发现,京东旗下确有多家公司,包括快递、金融、数据、众筹、IT等业务的实体,在最近半年对法人代表等信息进行了变更。如“北京京东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执行董事,在4月27日当天,从刘强东变成了张雱。其他公司也是如此。
对此,京东方面的回复是:为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公司对非核心的实体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了变更。这些变更符合公司法及相关章程的规定,且对公司运营没有影响。
张雱是何人?京东方面表示,她是刘强东的贴身女助理。
贴身助理变成“法定代表人”,有好事者问:“京东这是要变天(奶茶妹
“章泽天”)?
2.京东的“京”回归
8月7日,有消息称,京东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初恋女友龚晓京,以“京东集团战略副总裁”身份出席了当天举行的一个财经会议。
当晚,澎湃新闻从京东获悉,龚晓京从原单位离任后,目前担任“京东集团公共事务战略顾问”,并非“副总裁”。京东不愿对刘强东的私人生活予以置评。
当初,京东公司成立时,中国人民大学1992级本科生刘强东与1998级硕士生校友龚晓京热恋。所以,据南方周末此前报道,“京东”的名字有溯源,“东”字取自刘强东,“京”字则取自龚晓京。
而今,京东中的“京”又回来了,于是,又有好事者想:“京东这是真的要变天吗”?
3.京东商城CEO辞职
在四大事业部成立整一年后(2015年8月7日晚,京东集团宣布对原采销体系组织架构进行事业部制调整,并成立了四大事业部,即3C事业部、家电事业部、消费品事业部和服饰家居事业部。四大事业部总裁均直接向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沈皓瑜汇报。),京东集团8月10日宣布,沈皓瑜不再担任京东商城CEO。京东集团对外表示,由于家庭原因,沈皓瑜将移居美国,并已任命其担任京东集团国际业务总裁。京东最重要的业务京东商城即将迎来新的CEO,不过,京东尚未披露新任CEO人选。
沈皓瑜者,何许人也?2011年8月,沈皓瑜加盟京东商城,担任首席运营官(O)一职,负责公司的部分运营工作。其间,沈皓瑜帮助京东商城搭建了包括仓、配、客在内的完整运营体系、协助组建了庞大的运营团队,通过物流布局、技术驱动下的成本、效率管理,建立了京东独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并于2014年4月升任京东商城CEO一职。
4.腾讯增持京东,成为第一大股东
8月19日,彭博社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腾讯旗下黄河投资8月12日至18日期间增持京东的802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代表1603万股京东A类股。截至8月17日,腾讯持有京东股票比例从2014年5月的17.6%升至21.25%,超过刘强东,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
“宝万之争”尚未见分晓,京东第一大股东又移位,于是就有人猜测,腾讯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后,刘强东会不会出局?
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京东,加上CEO刘强东娶了个年轻漂亮的奶茶妹,成为新闻热点不足为奇。并且,不用花广告费就能上头条,京东也没有什么不划算。
以上是京东的热闹。京东的门道,则需要结合财报看。
2016年8月10日,京东集团(JD.Nasdaq)发布2016财年第二季度(Q2)财报,结合财报,我们近距离地看看京东。
1.Q2收入增速下滑,但开始盈利
Q2财报显示,京东的净收入达到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Q2服务和其他项目(主要来自于电商平台业务)的净收入为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利润方面,京东集团Q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净利润为3.91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亏损1570万元人民币。京东商城持续盈利,Q2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Non-GAAP)经营利润率约为1.1%,去年同期约为0.4%。
经营利润率的提升来自于京东平台的规模效应,当京东从供应商手中采购的产品增加,商业折扣也就随之提升。
2.GMV增速放缓,但移动端占比迅猛提升
京东的交易总额(GMV),本季度达到1604亿元人民币(约241亿美元),剔除虚拟商品的交易总额达1571亿元(约2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增速进一步减缓。根据京东近几期财报数据,2015年Q1到2016年Q1,GMV增长率分别为99%、82%、71%、69%、55%。
在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履约订单量(剔除虚拟商品)方面,京东集团第二季度业绩显示相关数据分别达到1.881亿和3.734亿,分别增长65%及56%。移动端占比迅猛提升,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占比近8成,达到79.3%,同比增长超过130%。
3.扭转3C形象,打造综合消费平台
自营业务GMV为947亿,同比增长46%;第三方平台业务GMV625亿,同比增长62%。目前京东第三方平台上,一共有2.2万个商家入驻,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服装服饰和消费品,占比为7:3。京东正在逐渐扭转自己仅为3C数码消费平台的形象,变成一个综合消费平台。
并且,京东继去年43亿入股“永辉超市”,今年又出巨资从沃尔玛手中收购了“1号店”。收购1号店后,沃尔玛成为京东的战略投资者,其在中国的实体门店将接入京东集团投资的中国最大的众包物流平台“达达”和O2O电商平台“京东到家”,并成为其重点合作伙伴。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包括吸引更多线上客流到沃尔玛实体门店,以及为“京东到家”的用户提供沃尔玛实体门店极为丰富的生鲜商品选择,京东可以为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2小时超市生鲜配送到家的服务。
4.渠道下沉,深入快消品,更充分体现京东物流优势
快消品是继3C、服装后,在电商平台上第三个销量趋于稳定的品类。在目前疲弱的经济环境下,快速消费品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快消品物流链重、客单价低,平均每单的履约成本高。刘强东认为,京东当前快消品履约占比上升,还是当下京东快消品放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库房有很大关系。未来,随着各个区域的“亚洲一号”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完成,快消品平均每单的履约成本将会逐步下降。在这个品类上,京东的物流优势将得到凸显。
5.为应对激烈竞争,刘强东依然不怕亏损
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瑞银分析师Erica Poon Werkun提出了“京东对未来运营亏损的容忍度有多大”的问题。
刘强东对此做出明确回复,“虽然集团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不可避免会在将来某个时间段展开‘价格战’,比如就像今天的商场和超市一样。不过,任何单一品类的价格战,对整个集团的财务影响会越来越微弱。” 他甚至表示,不排除集团会在单一季度拿出现金,应对激烈的价格竞争。这意味着,如果刘强东以这种态度持续增加市场投入,在下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中,京东账面上的亏损可能还会继续。但亏损归亏损,但东的现金流依然不错,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了81亿元人民币。
6.京东为什么会快速超越“苏宁”?
京东的商业模式与苏宁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O2O;京东、苏宁的业务战略呢?总体上来说也都是“价格战”(成本领先战略),但两家的发展速度和市值增长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魔鬼真在细节之中?
2016年8月19日,京东市值为355.29亿美元,约合2363亿人民币(355.29*6.6515),苏宁市值1047.38亿,一个京东的市值大于两个苏宁。
我认为,在京东快速超越苏宁的过程中,除了战略的明晰性、一贯性、执行力外,刘强东至今仍未放弃的“亏损战略”应是一个重要因素。你看,2011年以来,苏宁总是勉强维持盈利,而京东呢?规模越大,亏损越多!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陪本赚吆喝”,但实际市值增长迅猛。当然“亏损战略”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采用的,除了要“敢亏”外,还需要“能亏”(有些企业一旦亏损,银行就要收贷,资金链就会断裂)、“会亏”(有些企业战略不正确,只是单纯的业务亏损,而未将资源、资金用于战略布局上)。
京东的门道还有很多,单说一个“京东白条”,就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