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合并优步中国 看点有哪些?
经历数月合并传闻,全球最大的两家出行平台(滴滴与优步)终于达成了合并交易。对于这一交易,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呢?
1.滴滴出行收购的是什么?
滴滴出行收购的是优步(Uber)中国区业务(Uber China,优步中国),而非Uber(优步全球),不是“蛇吞象”。如同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的是IBM PC业务,而非收购IBM。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合并后新公司的估值接近350亿美元。其中,优步中国估值近70亿美元;滴滴出行保持最近一轮融资后估值,在270亿美元到280亿美元之间。
而优步全球价值是多少?最新一轮(G轮)融资的估值约680亿美元,相当于2.5个滴滴出行。
2.优步全球是否会成为滴滴出行最大股东?
滴滴出行合并优步中国后,优步中国的投资人将获取新公司的部分股份,但具体持股比例尚未确定或公开。消息人士称,合并后的新公司的估值为350亿美元,而优步中国的估值约70亿,优步中国的投资者将获得合并后公司20%的股权(70/350=20%),优步中国的投资者中包括中国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作为股权互换协议的一部分,Uber将成为合并后公司的最大股东(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
2005年,yahoo将在华业务出售给阿里巴巴,同时向后者投资10亿美元,因此而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软银),出售在华业务成为yahoo最好的投资之一。
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业务后,还将向Uber全球(最近一轮融资估值超680亿美元)投资10亿美元,从而成为Uber全球的小股东。
3.优步全球为何要出售优步中国业务?
Uber和滴滴出行在华竞争中均花费了相当规模的资金。消息人士称,Uber在华亏损超过20亿美元。而在2015年上半年,Uber在发达市场已经实现盈利。Uber的投资者一直要求Uber出售其在华资产,以摆脱其中国市场巨大的亏损包袱,从而有助于Uber成功实施公开募股(IPO)。
4.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是如何估值的?
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目前均处于“烧钱”阶段,尚未取得盈利,但为何估值如此之高?又是如何估值的?
企业价值与过去和现在是否盈利关系不大,企业的内在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量的规模、时间和风险。虽然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至今均未实现盈利,但投资者认为,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在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后,会在适当的时机实现赢利的。如同京东一样,京东从事电子商务之后,从未盈利过,但其市值约等于两个苏宁云商。
企业估值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折现的方法;二是倍数或乘数(multiples)的方法。前者如股利折现模型、股利常数增长折现模型,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等;后者如PE,PEG,PB,PR,EV/EBITDA,等等。投资者或分析师在对标的企业进行估值时,还会根据行业特点来修正或创新模型。如对房地产企业的估值、电商企业的估值等。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互联网企业,一般会采用乘数的方法进行估值,如京东等。我们猜想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的估值可能采用P/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平台交易总量)的倍数法估值模型。根据该模型,滴滴出行和优步中国的估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GMV是多少;二是倍数的确定。
在GMV的具体计算上,我们找不到相关的公开信息。但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中国IT研究中心(IT-Research)近日发布的《2016年Q1中国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一季度专车市场整体保持了高速增长,其中滴滴专车以85.3%的订单市场份额居行业之首,Uber、易到用车及神州专车则分别以7.8%、3.3%和2.9%位列二、三、四位。这也是滴滴出行估值远高于优步中国的主要原因吧。
当然,企业价值是相对的、是面向未来的,是动态变动的。当滴滴打车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后,如此烧钱必定难以为继,而不烧钱以后市场份额是否还能稳固则是问题?
投资者看好滴滴与优步,主要在其GMV增长和盈利方面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间--人出行总要坐车(不管是有人还是无人驾驶),而在坐车的同时则很可能顺便将其他N 件事情都做了。而这N件事当中,滴滴出行就有很多的创收和盈利机会。
对于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的具体估值模型及参数确定,随着合并的推进不知会不会有更多的信息披露。
5.合并后的公司前景如何?
根据滴滴出行CEO程维及总裁柳青的公开言论,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合并后,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协同效应:(1)滴滴出行将整合双方团队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经验与专长,在用户资源、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共享资源、协同发展。(2)倡导内部竞争和相互促进,以更加精细化、多元化的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日趋丰富的出行需求,持续提高司机收入。(3)优步中国人才和经验的加入,将有助于滴滴出行的国际化战略的推进。
6.是否会通过反垄断法的审查
早在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之时,易到用车就向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举报滴滴与快的合并涉嫌垄断,但之后商务部表示尚未接到滴滴快的相关交易经营者集中申报,此事未见下文。而此次滴滴出行与优步中国合并之后,新公司将占订单市场的份额达到90%以上,是否构成垄断,也必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