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个什么鬼
成为Senior之后,遇到几位客户咨询递延所得税的事儿,虽说学过,但早已忘的没边。坦白说,我是一边自学一边教别人,你敢听我就敢教。一回生二回熟,我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也越来越熟悉。
本质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由税会差异产生。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核算的结果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又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顾名思义,差异是暂时的,这种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以固定资产为例,税法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以及必须用直线法折旧;但你实际入账时,可能使用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这样每期计算的折旧费用就会存在税会差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全部计提折旧后,两种方法下总的折旧额一致。
再比如,会计视角下,存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由于会计分期的存在,产生了可抵扣亏损。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税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由于会计和税法的核算口径不同,但无法通过未来抵消这部分差异。比如会计上确认了一项费用——业务招待费,但税法不完全认可这部分费用,那么税法中的费用就少,利润就多,缴税更多。
如果是永久性差异,做一次纳税调整即可。
如果是暂时性差异,就需要考虑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问题。
举例:
案例一
固定资产原值1000万,税法折旧10年,每年计提折旧100万;会计折旧5年,每年计提折旧200万。与税法口径相比,会计上每年多确认了100万的费用,假设公司盈利,那么公司就多缴纳了25万(100万X25%)的所得税。但总的折旧一样,现在多交,意味着未来少交,未来就可以抵扣税款,当期确认25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相反,如果税法折旧5年,会计折旧10年,应当确认25万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案例二
企业处于扩张期,前期投入大,收入小,处于亏损阶段;但未来可期,预计未来5年内(部分行业为10年)可以弥补当前亏损。那么在未来盈利时,能够减少应纳税所得额,降低税负,当前也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