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到预审时,我们该怎么做(一)
一、做好预审工作的必要性
预审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年报审计时的工作量,提前了解单位的重点审计风险领域以制定恰当的审计计划。如果预审工作完成较好,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锻炼员工队伍,也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但受时间和客观条件限制,预审工作往往很难达到一定的实施效果。由于时间紧,有些执业人员完成了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及控制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当年的账务处理情况未能进行了解,导致预审工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或大幅度减轻后期的工作量,要求各单位的账务也未调整到位。未到年报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配合度及积极性不高,认为年报审计尚未开始,提前进行预审工作是增加了自身工作量,造成资料的获取难度较大。对预审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推进力度和意愿也较小,使正式进场时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二、做好预审的几项重要安排
(一)确定预审客户
基于预审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年报审计工作量,规避审计风险,应重点选择新承接的审计客户、大型企业集团审计客户、经营环境公司策略发生重大变化的审计客户,做好年报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二)时间安排
1.与治理层、管理层沟通时间的确定;
2.预审、年审进场、现场及质控复核、出具报告时间的确定;
3.项目组召开会议时间的确定;
4.年终盘点时间的确定。
(三)工具安排:
1.入场沟通的提纲【沟通的目标、沟通的内容、以及沟通的结论】;
2. 审计资料清单【提前提交清单并作时间要求。尤其清单及各类台账如账户清单、函证的地址清单、各项备查账(如票据台账、合同台账、应收账款逾期台账、长摊摊销台账等)】; 3.软件【软件是不是最新版,项目组成员的软件是否统一,软件是否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进入使用状态】 4.底稿、报告、报表模板及各类小工具【如银行询证函模板、企业询证函自动生成小程序、各类测算小程序】
(四)人员安排
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需要多少人员、哪些人员。做好人员安排。对新加入的项目组成员提前培训。
三、做好预审工作的几个关注
关注点一:公司组织架构、控制人、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生产经营等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关注点二:公司的账务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更换软件,重新建账,上年审计调整事项是否已经作会计调整等等;
关注点三:公司的财务、经营、外部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事项;
关注点四:会计估计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的变更】会计政策【准则变化、存货发出成本计量方法】附注部分披露变更、更正的原因及影响,涉及追溯调整或重述的,应披露对以往各年度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金额,及调整前后的数据。
关注点五:股权投资、重大资产处置、重大关联方交易、权益变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