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粒职问答]2021年财务职场Q&A第三期
以下是这两个月提问者的问题,没收到回复的如果已经做出与米姐意见不同的决定,就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吧!
01
米姐你曾建议25岁前尽量去大公司,25~35岁找工作要看重岗位,我30了,以前一直在八大事务所,执业CPA,最近去了个大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却做着录凭证出报表的基层工作,现有个正在IPO的中型企业总账主管的offer,不知道是去是留?
这名读者的提问比较早,也简单回复过。其实米姐不太理解TA为啥当初会应聘企业这种基层核算岗,因为我认为本土八大级别的CPA30岁转企业应该能找到财务经理或会计经理的职位。即使是TA现在得到的这个总账主管的offer从级别上看也很初级。在我看来,无论是现在岗位,还是这个offer都蛮鸡肋。话说跳槽都有入坑的风险,所以不值得去尝试。
这位读者提到米粒以前写过的文章里不同年龄阶段的求职侧重点,今天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所谓25岁前找工作看公司,25~35岁找工作看职位,是指职业领域没发生变化的情况。事务所与企业财务不是一类职业,不是搞财会工作的人可能觉得两者没啥不同,因为会计师和审计师学的知识都差不多,这点从考的专业资格证书就能看出来。但是,职场需要的能力结构和工作思维对工作绩效和发展通道的影响,远比从书本和课堂学到的知识大得多。而且级别越往上这些影响就越会显现出来。
关于这二者的区别,米姐早年在会计视野论坛写过,不知道这位读者是否读了,如果没读过可以看这个公众号在2017年发布过的《财会白领offer选择攻略》系列的其中一篇(自行戳链接):
这名读者,如果你在企业财务领域完全零经验,且以前在事务所做的项目或在项目上的职责都比较简单,不必拘泥于米姐提议的“25岁后找工作看职位”,建议你再看看别的机会,或者在现在这个大集团公司体系内找找可以调动的其他财务岗位。如果能找到职责更复杂的职位,不必纠结于是要大公司的光环还是要小公司的title。
02
目前在汽车行业,现有两个offer,一个是美容行业的连锁店,一个是做芯片设计的,两个岗位都是做财务分析,不过侧重点略有不同。想咨询米姐,对于财务分析而言,是不是选择to C类模式的企业更有价值、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这名读者几年前曾咨询过米姐如何从会计核算转财务分析,从这个问题问的角度就可以看出,TA这几年转型很顺利,因为TA关心的是行业和商业模式,而停留在会计核算的人一般很少在职业规划时考虑这些。
米粒给这位读者的建议是:了解更多公司的管理控制精细度和领导风格,还有这个公司的一把手领导(CEO/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CFO)对财务分析职位的定位,特别是财务负责人或这个职位的直线上司自身在财务分析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如何。
这名读者大概没明白米姐的意思,还在叨逼叨两者在业务属性上的区别,TA认为美容连锁店类似零售快消,财务分析会更有价值,而芯片企业主要是技术驱动,不清楚财务分析可以带来什么。
没错,如果从理论上来说,越是市场化竞争激烈、客户需求变化快或细分多的行业或业务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就越需要频繁地获取财务指标数据,并及时前瞻地洞察问题以辅助业务部门调整经营策略,然后实时地计算公布执行调整策略后的财务指标结果,如此周而复始。做这种业务的公司财务分析才会越有意思,财务工作的价值才越会被业务领导所认可。所以这名读者认为to C类业务是非常符合这些特征的。
可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往往很骨感。财务分析毕竟是个锦上添花的事,不是财务的本职工作。财务分析怎么做取决于业务部门领导是否需要财务部门去参与和对他们提问题和建议,还有就是财务部负责人这种参与业务甚至指导业务(也就是所谓“业财融合”)的意愿有多强烈。
你毕竟只是个干活儿的,不是去做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干什么、怎么干是你领导(财务总监)说了算。如果财务总监的见识和影响总经理及业务部门领导的能力足够大,并且能教你或至少你出去与业务部门碰撞时罩着你,你当然可以“发挥价值”,但如果不是这样,你做财务分析最后可能只变成是统计员,业务部门管你要啥数你就给啥数,再弄不好,你还会给业务部门背锅。
去年米粒曾在职问答栏目写过一篇关于财务BP和财务分析的文章,里面有一段是说财务BP类职位的能力要求是软>硬,不论是财务知识还是商业知识,包括图表制作等硬技能,这些都没有人际能力重要,“能否做得出彩严重依赖于公司业务管理层对财务人员的定位和偏好”。建议这名提问者再去仔细读一遍(话说大概现在财务BP的风甚大,以至于这篇的阅读量转发量都非常高):
03
目前有两个offer,一个是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应收模块的主管,带20人左右的团队,另一个是上市大数据公司的销售行政专员,主要做销售数据分析和回款管理。两个岗位薪资差不多,不过大数据公司是家里托关系介绍的,不象地产公司,进去后得完全靠自己打拼。而且不知道共享服务中心和销售行政部的部门差异,哪个是更好的职业方向?
你好!你的问题让米姐不知该怎么回答。米姐的职问答是做财会职场的,但你的offer是在财务和非财务部门选择。米姐不太清楚所谓“销售行政部”是干嘛的,因为通常公司有纯后台职能的行政部门,但为什么在销售职能中还设个行政部门,以及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你只能去跟这公司了解情况了,反正你家里也有关系,相信可以打听到。
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是传统的核算会计,而是集团型公司集中管理所有下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功能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如果你不了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建议你先做功课,度娘、知乎等平台上应该会告诉你很多。米姐多年前在会计视野论坛也写过相应的帖子,有一篇收录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会记年刊,也是阅读量和传播量最多的,自己戳链接看干货科普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
还有在财会白领offer选择攻略系列里也写过关于共享服务中心的——
如果一定要说你这两个offer的联系,那么共性就是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都属于服务公司内部流程的支持性岗位,只是共享服务中心更依托于流程和信息系统,更强调合规与流程的效率。
如果你想致力于企业财务领域,恐怕两个offer都不如意。销售行政工作就不用说了,你这个offer做数据分析和回款催收,可能和财会工作沾点边(应收模块),但整体已经脱离了财务部门,想接触全模块的财务管理是不可能了。而共享服务中心虽然涉及多数模块的会计核算,但如果信息系统和流程标准化到一定程度,与其说是财务工作,不如说是服务流水线的工人。
但如果你不care做不做财务,那你需要重新定义自己认为的“好的职业方向”的标准。如果你认为的“好”是指容易升职加薪,那么似乎去家里有关系的那家更靠谱,这个米姐就不发表意见了。
04
年逾30,一直在期货公司做财务,最近收到一个券商的基金会计的offer,薪酬比目前的工作略有增长,但除了薪酬我目前更考虑职业路径,目前的公司没有晋升空间,我知道基金会计与公司财务完全不同,现在转做基金会计会不会影响职业发展?
这名读者也是两年前咨询过米姐offer选择方面的问题,当时TA选择了接受米姐“在当前领域深耕”的建议,留在了现在的公司。这次不知道背景原因,反正是TA又想换工作了,公众号消息过了48小时没法回复了,所以在这篇里回答。
你好!米粒翻了一下两年前的消息记录,之所以当时建议你留在现公司,是因为你提过你所找的很多基金和资管等金融类公司架构简单,财务部门人员少,所以担心去了没什么发展空间。当时米粒还专门写了一篇职问答《金融行业财务人的留守与跳槽》,建议你留守其实是主张“等候时机”,这个时机是指在金融类公司比做会计线更有价值的两个方向:投资业务的投前论证支持(business support)和资金管理(treasury)。
不知道你现在为什么又在犹豫要不要接受券商的基金会计的offer。两年前给你的建议其实就是30岁后不再适合做基层或操作层面的会计工作。虽然你这次的offer是个颇有名气的券商,没有“架构简单、财务人员少”的局限性了,但职责本身如果既延续会计条线,又不是会计经理或模块负责人的管理级别,那米姐觉得真的这offer还是个鸡肋。
我猜你还是有想去大券商的情结,也就是说求职中更关注公司而不是职责、级别这些,而且也不怎么在意薪酬,觉得只要去了大公司,将来总有机会转岗做别的。那你为什么还要纠结基金会计和公司财务完全不同,转型了会不会对职业发展有限制?你已经倾向选公司类型了,用米姐常用的offer评分卡去给job/company/pay三项附权重后打分就可以啦。至于有限制那是当然的啊,什么工作都有路径依赖,而且年纪越大、在某个领域越深耕就越有路径依赖,可你要真喜欢某个领域,你为啥又要脱离对它的依赖?
好象这期的4个问题都是关于offer选择的,所以本期成了甩链接专辑~干脆专门建个“财会工作offer选择”的话题标签,小伙伴们自己戳话题标签往前翻阅吧~
最后,米姐又要老生常谈了,再抄一遍去年写过的那篇《选择offer的评分卡实例》中的篇末结语送给所有纠结选择的人——
陷入选择两难,除了少数是由于信息不够以外,多数人是因为贪婪或者害怕风险,工作久了就会明白: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无时不在的不确定性,所谓试错,就是在选择中承担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你想过得快乐,就要接受永远无法消除不确定性的事实,简单来说就是:怎么选都是正确的。